[陇文化]文摘:大灾面前的大国民
本篇文章1367字,读完约3分钟
过去的一周对中国来说是漫长的一周,但也是感受地球的一周。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国人民展示了他们的爱心和凝聚力,人性的光辉战胜了灾难的阴霾,再次告诉世界,这是一个不可碾压的民族,可以创造奇迹。
这也是世界深入了解中国的一周。纵观包括中美关系在内的许多双边关系,人们会发现,除了利益分歧和意识形态阴影之外,往往是沟通问题和信息传递不畅造成了人们之间的误解。其中,缺乏清晰的图像和必要的细节是关键。
而人与人之间,甚至国与国之间,认知的清晰或模糊,积极或消极,很大程度上源于细节的积累。而一旦大量细节被“丰富”成一个整体形象,我们所说的刻板印象或偏见就会出现。基于沟通中的马太效应,“如果某件事很可能被误解,那么它就会被误解。”
一旦发生这种误解,不仅会影响当事人的行为,还会影响被误解对象的反应。如果涉及的问题非常敏感,涉及到被误解者的直接利益和尊严,反应会非常强烈,进而影响双边关系。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些人指责中国人在某些问题上过于暴力和民族主义是不客观的。因为没有人愿意或者愿意被误解被鄙视。
而且一些西方媒体扮演的角色真的很难恭维。众所周知,西方媒体在报道事件时有很大的“选择性”。一般来说,他们大多关注当地和国内的新闻,而对国际新闻的报道有限。这有两个微妙的后果。
一方面,它客观上限制了观众对国际问题的理解,鼓励他们更多地关注国内生活。应该说主流媒体平均每天有5到15条国际新闻报道,让人很难全面了解世界。当只有有限的事件和问题变成新闻时,观众很容易受到媒体“选择性”报道的影响。
另一方面,由于媒体对国际新闻的报道有限,报道的选择性更加明显。其中,电视最为突出。追踪观察西方媒体后发现,西方媒体报道的国际新闻往往以西方国家(而非世界)为重点,以政府官员(而非非政府组织和公众)为重点,突出政治和国家安全问题(而非经济和环境问题),强调战争等“负面”事件(而非具有合作意义的正面信息)。在事件的一个方面,这种选择性在国内外出现危机时更加明显。
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希望西方媒体为西方人民勾勒出一个清晰、完整、充满活力和人性化的中国形象,这需要中国人民和中国媒体付出更多努力。换句话说,在很多情况下,每个普通人都是外交官。你的自尊、智慧和理性的言行,不仅会让周围的人尊重,也会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细节”。
幸运的是,面对这场地震灾难的考验,我们的民族精神得到了近乎完美的体现,人性的光辉足以照亮整个夜晚。相信没几个看过直播的人没有被深深打动,有做点什么的欲望,涓涓细流迅速汇成大海,展现出出国者的拼搏精神和宽广胸怀。
此外,在整个救灾过程中,中国人民作为一个伟大民族的心态尤其震惊和尊重世界。无论是冲锋在前的战士,还是失去亲人却忍受悲痛,用“大爱”对待更多“亲人”的男男女女,无论是鼓励同伴在灾难中坚持下去的可爱的孩子,还是迎着烈日筹钱的大妈和爷爷们……都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民的爱、真情、自信和团结。
其实面对世界最好的“宣传”就是我们自己的力量,凝聚力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人性的光辉。当山环水合,谁也不会忽视山的傲气和水的豁达。而尊重,总是来源于自己的行动和别人的看法,但归根结底还是要看自己如何面对生活,如何对待他人,如何主动走向未来。
当你点亮自己时,人们自然会抬头看你...
(摘自2008年5月19日腾讯博客)
标题:[陇文化]文摘:大灾面前的大国民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陇文化]文摘:震在汶川痛在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