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家祭 九旬老人"哭墙"前悼亲人
本篇文章1187字,读完约3分钟
慰安妇肖像悬挂在南京李记巷慰安妇站旧址的展厅里。
据新华社(蒋芳)报道,“亲爱的爷爷、爸爸、叔叔、哥哥,你们已经离开我78年了,我对你们的思念从未停止……”1日上午,在南京以西的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哭墙”前,90岁高龄的老人杨一边在哭墙上指着父亲和叔叔杨宪英的名字,一边呼唤亲人。
2014年2月,中国通过立法确立“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国家公休日。同年12月,纪念馆首次推出以家庭为基础的追悼会,意在唤醒逝去幸存者的记忆,让个人的见证在以家庭为基础的单位中代代相传。今年全国公祭日前夕,南京从12月1日起开始为期一个月的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家庭祭祀活动。幸存者通过在名单的墙上上香、献花、鞠躬、阅读祭品或家书来哀悼他们的亲人。
杨用颤抖的手抚摸着墙上亲人的名字,绝望和哭泣似乎又回到了她的耳边。她告诉我,1937年,南京沦陷后,13岁的她自己和父母、弟弟、小叔叔一起躲进了大方乡难民营。12月14日,她的父亲和叔叔作为中国囚犯被带到难民营。原因是他们的手和肩膀上都有老茧。“他们是种地的农民。扛杆子,从镰刀上取老茧,成了罪恶感的证据。最可怜的是我出生不久的弟弟杨小宝,因为哭被日军踩死了。”
”母亲靠在脸上,抹上黑灰,避祸。她经历的灾难不仅给她个人留下了创伤,也给我们家留下了创伤。日本右翼一再否认侵略历史是不能容忍的。”杨的女儿表示,作为遇难者的幸存者,他们有责任传递这一历史真相,避免战争灾难再次发生。
到目前为止,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只有100多人,而且都很老了,平均年龄80多岁。
南京大屠杀受害者的部分幸存者和幸存者的后代熟悉相关历史,成为又一个传承历史的重要群体。据了解,自2014年启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幸存者登记”以来,已有270多个家庭和3000多名幸存者登记。
纪念馆名誉馆长朱成山说,举行家庭祭祀活动也是为了告诉人们,30万不是一个冷冰冰的统计数字,而是由家庭和新鲜的生活组成。
-相关新闻
“慰安妇”主题纪念馆开幕
12月1日,南京李记巷舒适站旧址展厅开放并试运行。作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一个分支,这是中国大陆第一座由“慰安妇”亲自鉴定的以“慰安妇”为主题的纪念馆。来自中国和韩国的300多人以及各界人士出席了开幕式。
南京李记巷舒适站旧址展厅由8栋民国历史建筑组成,总建筑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展厅通过1600多件文物展品、400多块画板、680多张照片,揭示了二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对人性的肆意践踏,以及“慰安妇”制度给无辜女性带来的苦难和痛苦。据新华社报道
——荀(邱金玉局长)为了鼓励市民买房,兰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近日又做了一个“大动作”。购买第二套新建商品房并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的家庭,可享受最高60%的契税补贴。这项优惠政策将惠及2015年8月1日至12月31日网上签约备案的第二套新建商品房。
标题:[陇文化]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家祭 九旬老人"哭墙"前悼亲人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