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兰州:渐行渐远的街头便民摊
本篇文章2234字,读完约6分钟
曾几何时,当你走进一家大型商场,一进门就能在醒目的位置看到附在上面的便利服务措施:免费提供针线包,免费提供老花镜,免费做裤子...现在,这些方便百姓、造福百姓、服务百姓的服务正在慢慢消失。不仅大商场和小店的这些服务没有了,大街上的便民摊更是越来越少了。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商业形式如何变化,都有必要给老百姓留下一些方便。11月21日,我们参观了我们城市街道上的各种维修摊位。兰州晚报滕小红文字/地图
一个
修鞋摊能帮别人解决燃眉之急,我觉得很开心
安宁区西路街兴安路与万信路交叉口,设有街道便民服务亭。11月21日,我看到亭子里有修鞋、衣服、自行车的摊位,五个摊主从早到晚站在那里。64岁的修鞋摊主邵熙安(音)正在看管这个摊位,不时有人来修鞋。
邵熙安说他们来自河南。他以前在万里厂工作。2012年退休后,他无事可做,就跟着妻子在万鑫路十字路口摆摊修鞋。“我老婆1984年从老家来兰州做修鞋行业,做了30多年。当时我们摆摊的地方还是一个小市场,但是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小市场变成了马路,我们在人行道上摆摊一直到现在。”邵熙安说,一开始摆摊的收入挺不错的。除去工商管理费、税金、卫生费用,月收入几百元,比上班挣的工资还高。现在修鞋的客户不多了。虽然提高了收费标准,但相应的成本一直在增加。除去成本,月收入两三千元。累是有点累,但是感觉很舒服。“每天能为别人解决紧急的事情,我觉得很开心。”邵熙安的妻子徐女士说。
正在修鞋的张女士说,她家住在万利厂医院,全家的鞋都是安修的,收费也比较合理。上小学的儿子花很多钱买鞋子。鞋尖总是破。其他地方还是新的。扔了很可惜,可以修穿几个月。另外,只补一两块钱感觉挺划算的。“这种修修补补的工作,我自己是做不到的。”她说。
说话间,邵熙安剪了一小块补丁,然后用修鞋机把张女士带来的鞋子补好,修了一双鞋子。
以前兰州市修鞋摊很多,摊主大多是外地人。那时候人的鞋子都穿破了,要修穿好几个月。现在生活水平高。鞋子坏之前,他们已经买了新的。一双鞋穿两三年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这是摊主最大的感受。另一个原因是现在鞋子越来越流行了。很多年轻人的鞋子坏了,所以不能在摊位上修理。他们只能去比较专业的店修理,或者直接扔掉。
“党的一切政策都是好的。前几年政府取消了各种税费,让我们每个月能省几百块钱!”邵熙安说,今年4月,有关部门改建了原来的摊位,不仅增加了一个棚子,还粉刷了一个新的。现在坐在凉亭下,缝缝补补可以挡风遮雨,感觉很舒服。
2
缝纫摊位比其他摊主做得更好
买裤子缝个下摆是人们生活中经常需要的服务。在安宁区兴安路中段的一排平房店铺里,有一位40岁的武威市周女士,在兰州做了20年的缝纫和缝补工作。
“更换拉链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周女士说,做衣服的技术对老年人来说不算什么。然而,担心用拉链缝纫的年轻夫妇不在少数。
周女士说,她父亲在兰州工作,20年前和父亲一起去了兰州。但是因为没有特长,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买了一台缝纫机,在街上摆摊做一些缝纫活。没想到会有更多的工作。因为是固定摊位,生意逐渐增加,这种小手艺比卖衣服还赚钱。“我问了一些来换拉链缝衣服的年轻人。有的年轻人觉得自己的手笨到不会缝纫,有的年轻人给家里买针线活,但是真正想用的时候却找不到。结果,几乎每天都有年轻人把衣服拿到门口,要拉链和扣子。”周女士说:“刚开始换个小拉链才两三块钱,现在五六块钱。看来一个小企业,月入四千块还是不成问题的。”
相比其他便民摊,周女士的生意还是不错的。“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买新衣服似乎很简单。我觉得现在的衣服质量不如以前了。就拿一个简单的按钮来说,现在基本上是机器钉钉按钮,按钮更容易掉。”周女士说衣服不太合身,所以在店里找一点零钱也没花多少钱,省去了邮寄的麻烦。还有一些特殊的人,拿着高档衬衫来摆摊,衣领都穿破了,可以拆下来倒过来缝,跟新的一样。
三
在车摊修车不是主业,是锻炼。
十几年前,只要自行车机械故障,推不了多远,就有可能找到修车的摊子。现在修车摊很难找。杨士忠先生在安宁区西路街的便民服务亭前开了一个自行车修理摊。他70岁了,已经修车50年了。
老阳说,他上世纪80年代从家乡陕西来到兰州工作,在蓝飞厂做维修工。由于之前在老家做过自行车维修,所以会在兰州下班放假后摆摊修自行车,一天最多能修20多辆,月净收入200多元。当时一个普通工人月收入40元左右,一辆自行车价格200元左右。修一个零件要几块钱,不是小数目。所以当自行车坏了,人们会找他维修。渐渐地,人们认可了他的维修技术和质量。工作多了,收入自然就多了。
起初,在工厂工作的收入相对较少,所以杨士忠提前退休,选择了“下海”。最幸福的日子是从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那时一个月修车的收入超过了工作几个月的工资。最终,骑自行车的人越来越少,他们挣的钱也越来越少。到现在,虽然附近还有居民来修车,但是赚的钱不多,生意也比当年清淡了很多。
“现在是汽车时代。每天路上都有车来车往。另外,今年有自行车共享,需要修理的自行车比以前少了。”杨士忠说,据他所知,10多年前兰州市民拥有的自行车数量约为100万辆,甚至每隔一天就要像“登记”一样排队取自行车。十几年过去了,街上骑自行车的人不知不觉已经被排队的机动车取代,他的自行车维修摊也渐渐被冷落。“现在一个好日子能修四五辆自行车,月收入一千元左右。虽然很少,但我心里很舒服,因为我还有退休金。修自行车不是主业,主要是锻炼。”
标题:[陇文化]兰州:渐行渐远的街头便民摊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