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河北一大学生自主创业 传承非遗“芦苇画”
本篇文章1531字,读完约4分钟
走进运河区南陈屯镇刘舒庄村居下岗的家,他正埋头画画,把芦苇杆做成的牡丹花瓣粘在绒布上。在《松鹤伸展富贵满屋》的一幅芦苇画中,松树、仙鹤、牡丹栩栩如生。不算太大的画室里摆满了夏菊刚刚完成的手工艺品,有梅兰竹菊、水里游的金鱼、春夏秋冬。纯天然的芦苇色,把人带入芦花在阳光下随风起舞的意境,感受乡土气息,让浮躁疲惫的身心立刻得到温柔的抚慰。
大学实习,越来越依恋芦苇画
2005年,鞠夏刚是河北大学新闻专业大三学生,在保定市一家芦画工艺品厂实习。最初,鞠夏刚的实习岗位是做车间管理。因为从小热爱书画,大学课程中有设计、色彩、素描等课程,鞠霞刚对芦苇画这种新生事物产生了兴趣。车间工人油漆时,他总是在附近学习,偶尔与他们交流经验。
2006年7月大学毕业后,鞠夏刚再次回到工艺品厂,成为正式员工,开始从事芦苇画工作。真正接触之后,就没那么容易了。起初,芦苇杆要么很粗,要么不柔韧。给芦苇上色时,它们会被烙铁和烙铁烫伤。鞠霞刚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看似不复杂的工艺对制作人的要求并不低,绘画、雕刻、熨烫、拼接等技法一定要熟练掌握。
据鞠夏刚介绍,芦苇画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奇葩,画面80%是芦苇的自然色差,剩下20%是烫芦苇碳化。全图不使用人工色彩,是纯天然绿色美术画,可以长期保存。
频频获奖,工作如鱼得水
我的第一幅作品是一幅25厘米长,30厘米宽的小画。第二天客户要了一张设计图,一夜就完成了构图。鞠霞刚说构图很重要,意境几乎全在这里。令他惊讶的是,客户非常满意,然后给工厂带来了一批新订单。
第一幅画的成功让鞠夏刚对芦苇画的热爱变得不可收拾。2010年,沧州举办了中国第八届沧州武术节。国际会议中心任丘大厅要求制作一幅长5米、宽2.5米的芦苇画。鞠霞刚从来没做过这么大的。通过实地考察当地的风土人情,保定和任丘来回跑了好几次,半个月终于完成了草图。然后,通过与同事的合作,在武术节“华北明珠”开幕前
兴趣是创造的最大财富。有了那份爱和努力,鞠夏刚的事业一帆风顺。最激动人心的是,2009年,一部作品获得了世界金奖,然后在国内工艺美术比赛中获得了一些奖项。鞠夏刚说,我把每一个奖励都当成我创作的动力。
热爱、兴趣、勤奋的鞠夏刚,一直在芦苇画的制作上攀登。他熟练的技术和工作能力使他在公司出名,随之而来的是他的工资和职位的不断提高。然而,2011年结婚后,年迈的父母需要照顾他们。2011年6月,鞠夏刚辞掉工作,回到家乡沧州。
自己创业,回到自己的老本行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回到家乡后,夏菊刚刚开始在市区找一份对口的工作。考察市场后,发现沧州几乎没有芦苇画。你为什么不回到你的老本行?鞠夏刚说,最初的想法很简单。白洋淀芦苇资源丰富,通过他自己的努力,这个市场一定会打开。
婚房成了鞠夏刚的创意工作室,院子成了他摆放各种机器的作坊。为了养活他,把娘家送到衣柜里的钱都扔了进去,把所有的家当凑在一起一共五六万块钱买了他画画需要的设备。鞠夏刚的妻子肖中杰说,她渐渐被他的画感染,开始慢慢学会画画。
一辆自行车,几件作品,一个摊位,一捆芦苇杆,两年多来,已经成为居下岗在繁华商业区和居住区摊位的突出标志。工艺的普及需要更多人的认可。目前,芦苇绘画中的制作技巧几乎已经传播到芦苇生长的地方,全国约有数万人从事芦苇绘画制作。鞠夏刚说,相对于中国庞大的人口,这支队伍有些弱小,希望更多的人来关注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运河区刘舒村委会主任刘焕勇说,鞠夏刚的芦苇画很受村民的喜欢,越来越多的人想学习这门手艺,用芦苇画画,这将使芦苇的价值增加数百倍。在未来,如果我们把它作为一个产业来对待,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芦苇绘画将会转变为一个优势的文化产业,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董传辉俞同娟)
标题:[陇文化]河北一大学生自主创业 传承非遗“芦苇画”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