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康有为“托古改制”或是画蛇添足
本篇文章1443字,读完约4分钟
-叶匡政
康有为写过一本书,叫《孔子变法考》。这本书里的一些言论,今天读起来还是很有意思的。比如他说:尧、舜是为了民主、和平、人道,儒家的人是最好的。他还说:孔子以乱带和平,把君主的仁政托付给文王,特别重视和平,把民主的和平托付给尧舜。这两段话虽然浅显如白话,但只有结合康有为的思想才能理解。康有为把社会分为三代:乱世、太平、太平。在他看来,乱世是君主专制,升级时代是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是真正的和平时代。
康有为认为,孔子所说的尧舜之治,其实是指和平民主的政治原则;而王道是指君主立宪的原则。在康有为看来,尧舜是不是真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代表的政治理念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和平世界。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百家争鸣把他的政治理想作为古代的一种现存制度来获得人们的认可。他甚至认为《诗》、《书》、《礼》、《易》等六经是孔子自己写的,而不是的旧典。孔子这样做只是为了改革当时的社会制度。康有为说:布的改革很可怕,不如自己带头。这并不奇怪,它可以避免灾难。这样,康有为就把孔子这个有描述而无文字的人,变成了古代改革的圣人。因为很简单,只有圣人的思想,才能成为被普遍接受并永远经历的真理价值。
一直都说康有为尊重孔子,其实他只尊重他所解释的孔子思想,他的目的还在于古代的改革。在康有为看来,体制改革的前提是观念的转变,所以要把民主平等的新酒放进儒家的旧瓶子里。他一方面想让儒家思想成为社会变革中的思想资源,另一方面也想用儒家思想来对抗当时影响力越来越大的基督教。于是他确立了孔子为儒家的领袖,希望复兴一个中国宗教。但宗教的形成显然不是康有为想象的那么简单。宗教的神圣不是几部作品就能完成的,它只能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中诞生。当宗教被视为一种政治工具时,它已经消解了宗教的神圣性。康有为实用主义的目的,注定了康有为所倡导的儒家思想难以为世人所接受和理解。他让孔子成为全知全能的圣人,但他想到的是西方民主社会的典范。可以说,在康有为那里,宗教、文化和传统都被他的政治观点所包裹,他的许多牵强附会的考证和解释实际上是为了确立维新运动的历史合法性。这种方式,不仅无助于确立孔子的圣洁,还损害了孔子的精神形象。
在他的设计中,儒家思想的确立或者古代制度的改革都会给政治改革带来更合理的依据,甚至会赢得保守知识分子的赞同。然而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因为他对儒学的解读过于随意,颠覆了当时学者公认的许多史实,从根本上动摇了中国的文化传统。当他的观点出来后,引起了当时许多知识分子的强烈反对。保守派认为篡改儒家思想是叛国,对此感到痛心。但是,有些进步知识分子听不懂他说的话,反而觉得和他疏远了。最近有学者指出,康有为从古至今的改革思想引起了当时学术思想的新分歧,不仅没有达到团结更多知识分子的作用,反而孤立了康有为本人。由于其学术上的不严谨,更多的人开始怀疑康有为变法的动机,给戊戌变法增添了新的障碍。有些人甚至认为这是政治改革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钱穆在《中国三百年学术史》一书中总结道:因此,康对孔子的尊敬不是建立在孔子的真理基础上的,而是受到那些认为自己为西方习俗所震惊的人的尊敬,也就是说西方习俗拥有孔子。从康有为改革古代制度的历史情况可以看出,政治改革的框架不能靠曲解历史真相和学术证据来完成。我们可以在中国传统中寻找现代社会所需的思想文化资源,但绝不能把学术当成政治工具,肆意扭曲。传统一旦被用作工具,其结果只会颠覆传统的真正价值。所以有学者认为康有为三世的政治策略其实是画蛇添足。(作者是北京文化学者)
标题:[陇文化]康有为“托古改制”或是画蛇添足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