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农民工博物馆29日开馆 家书情书票证成文物
本篇文章1241字,读完约3分钟
农民工博物馆的雕像再现了春节旅游高峰的场景。丁伟黄伟照片
民工博物馆29日开幕,昨天营地里有很多亮点
(29)农民工博物馆将于本月底开放,国庆期间开放迎宾。昨天提前逛了黄石东路马屋村的农民工博物馆,发现了很多亮点:真鞋和服装作坊、工地搬进博物馆、农民工用的锤子、摩托车骑行、家书、情书、门票等。作为文物;更多大师创作的雕塑,节后由南站装饰,趣味点多,回味无穷。
现场发现,博物馆一楼的前言表明博物馆于2012年9月28日竣工。从许多渠道获悉,博物馆可能在本月29日正式开放。
制鞋和服装生产线恢复原样
走进民工博物馆的一楼,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一组由方土和陈川组成的民工照片。图中人物年龄不同,行业不同,表情生动,表现了农民工进粤的豪迈与浪漫。
右手边有一尊名为《节后南站》的雕塑,讲述了广东的艰辛和曲折:从左到右,一个年轻人拎着一个大包,驻足凝视,仿佛在看广场大屏幕上的汽车时刻表;一对情侣,女朋友很累,睡在男朋友身上;一家三口,胖乎乎的孩子拿着奶嘴,不经意间洒了一泡尿,弄得小两口手忙脚乱;最右边,两个老人仿佛久别重逢,天天碰着玻璃说话。
推开门,一条活生生的服装鞋履生产线就在眼前。“今天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口号立刻让人感觉到工人们的忙碌,但一切都井井有条。
仔细观察,制鞋生产线是按照工序安排的,分为四个环节:面、推鞋部分、落底部分、包装部分。进出口单贴在墙柱上,材料情况写的很清楚。
一列绿色的皮制火车唤起记忆
走进博物馆二楼的展厅,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的联系。
一件文物特别引人注目,1984年的《社会学通讯》第一期,最早表达农民工一词的地方就在这里。
学者张玉林在他的论文《乌江县县城外来务工人员调查》中说,他们的户口在农村,保留了人民公社的成员资格,被接纳到附近的县城工作,大部分是长工,一部分工资积累为公,所以人们称他们为外来务工人员。
1989年发布的一份文件显示,农民工进城务工必须经过劳动部门批准;直到2005年,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才发布文件,取消对农村劳动力流动和就业的限制。
扛肩着急,城乡阻隔路畅通。一列从成都开往广州的绿色皮制火车很快唤起了人们的记忆:拥挤的人群、火热的车厢、卖货物的手推车
从家里寄来的信价值数千美元
农民工,一个靠着城市,一个牵连到农村,博物馆三四楼的展厅都围绕着他们的生活。
工作服、安全帽、大锤、刨刀、角磨机这些常见的劳动工具和物品,消耗了大量的青春和汗水。每个工具后面都是一双布满老茧的大手。
在现实生活中的建筑工地,制作蜡像的工人就像真人一样,一个拿着小安全旗,一个推着带弓的大车,另外两个紧密合作搭建脚手架。
各种就业证明,出生证明,暂住证静静的躺在展示柜里,不知道他们会不会记得自己的主人为了得到这些红皮书,跑了多少腿,吃了多少苦。
最引人注目的是真挚的情书和家书。你星期四会来吗?我要你来这里,因为我孤独寂寞。这是来自广州力工民针织公司的重庆农民工贾桂琼和男友曾桂林的一封情书的节选,非常感人。
标题:[陇文化]农民工博物馆29日开馆 家书情书票证成文物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