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闽东“沙埕铁枝”闹元宵 500年中华绝技传承引担忧
本篇文章887字,读完约2分钟
元宵节将至,灯火通明,福建福鼎沙城渔港洋溢着节日的欢乐。4日晚,农历正月13日,为期三天的元宵节民俗表演和街头踏青活动拉开帷幕。
《金陵十二钗》和《红楼梦》中的“贾宝玉”,由13个10岁左右的孩子穿着打扮,坐或站在高达8米的铁枝上,宛如“浮景”,既生动又惊险。
美丽的铁枝,生动的线狮,五颜六色的灯笼,雄浑有力的舞龙...当地人利用具有民间特色的民间表演,形成绵延数公里的民间画面,吸引人们扶老携幼上街观看。
47岁的刘端福是沙城铁科第六代传人。他告诉我,沙城铁枝,俗称“杠”“亭”,是沙城渔民过元宵节的传统民间活动之一。
据《沙城刘氏家谱》记载,相传清代乾隆年间,刘祖上从泉州永春迁到沙关(今沙城),沿袭祖上的习俗,每年正月十三至十五举行“搬铁枝”、“迎妈祖娘”等传统民间活动,以迎春喜福,祈求一年平安、风调雨顺。这些民俗在闽东渔村代代相传。
听刘端福说,沙城铁枝早期是竹木结构,由人搬运,单层高2到3米,叫葛平;后来发展成一种民间表演艺术,用钢管或铁棒焊接成树枝般的树枝,经过艺术加工和装饰,固定在轴上移动。这些层有7到8米高,这些层被称为树枝,简称“树枝”。
沙城铁制不仅具有悠久的民俗文化传统、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影响力,而且对两岸文化交流起到了促进作用。据当地人说,沙城与台湾是隔着水的,沙城特有的铁枝已经成为台湾同胞喜爱的民间活动。早年,台湾基隆渔业服务总代理朱建华带领部分商人到沙城发展渔业。他看到铁枝表演,就呼吁推广这一传统习俗,与部分台湾同胞投资购买台湾灯具和妈祖服饰,捐款修建“九大使候王庙”和“妈祖庙”。
晚上,“九大使后王庙”和“妈祖庙”还组织了一次上帝与安全之旅。到处家家户户燃放烟花爆竹,烧香祈福。
被誉为“中华绝技”的沙城铁科,经过500多年的传承发展,已成为闽东颇具影响力的民俗活动之一,并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但是沙城铁智也面临着传承人太年轻的问题。当地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很少有人喜欢学习铁智的技能。刘端福,47岁,目前是当地最年轻的铁枝技能传承人。他说:“希望更多的人学习铁枝技能,继续发扬这种中国绝技。”(结束)
标题:[陇文化]闽东“沙埕铁枝”闹元宵 500年中华绝技传承引担忧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