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康阳公路的变迁
本篇文章1353字,读完约3分钟
自改革开放30年以来,位于西秦岭南麓深山中的康县南北大动脉杨康公路发生了很大变化。十八年前,我在这条路上的一个人口不到五千的小镇工作。每次进城出差,回家探亲,下乡,都要在这条路上走一走或者骑一骑来回。现在,我在这条路上走了18年,熟悉这条路的面貌,几乎见证了这条路的沧桑。
1990年,我从康县一中毕业,应聘到距离杨康公路42公里的白洋镇工作。那年秋天,江苏南通一个姓王的老板来我家杨树买木耳蘑菇。当时,杨康公路只是一条简单的农村土路,是康南山区人民与外界联系的唯一渠道。公路只供一辆车单向行驶,路况不好,宽度不一样。万一下大雨,突发洪水泥石流,到处都是泥石,路就毁了,堵了。那些年,每天都有两辆公交车来回行驶,其他车辆很少。从康县到柏杨乡42公里,需要近2个小时。有时候路坏了或者山塌了要半天或者一整天以上才能到。老板王遗憾地说,没想到这里的路这么差,交通这么落后。走到那里花了我40分钟,走到这里花了我2个小时,这不仅影响了我的生意,还让我的西装和鞋子被来这里的路上的烂泥汤弄脏了。一边泡茶,一边递烟递毛巾给他,我一边跟他解释,我们这地方是个贫穷落后的地区,交通真的很不方便。和你的相比差距太大了。同时我告诉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对贫困山区的扶持力度逐渐加大。我们在这里发展前进,交通状况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所改变。希望他不要气馁,以后再来。王老板不耐烦的打断了我;“又来了?谁会再来!这次来,我吃饱了。”。
后来因为工作需要,被分配到60公里外的铜钱乡工作。2005年7月的一个早晨,我又在街上遇见了15年前的江苏南通老板王。在闲聊中,他谈到了他离开后这里发生的变化。这一次,他心情非常好,充满了骄傲。一次又一次被请到办公室后,我笑着拿出“黑兰州”牌香烟递给我。我喜出望外,连连说:“这些年来,你的地方变了,路变得省心了,路变平了,坐车也方便了。”
18年前,当我们谈到杨康路时,我们经常抱怨。“晴天多尘,雨天泥泞,三天堵车,雨季断线”。这是杨康公路上流传的司机和骑手的打油诗,也是杨康路现实的真实写照。如今的杨康路是一条高标准、大规模、多功能、充满活力的三级县道,出行时间缩短了一半。以前从县城到铜钱需要三个多小时,到羊坝需要4-5个小时。现在到铜钱只要一个半小时,到羊八两个小时。每天往返的班车有6趟,有各种类型的车辆。人们开车去广元、兰州、Xi、广安、北京都很方便。道路畅通,路况改善,过往车辆越来越多。每天都是川流不息的卡车、公交车、面包车、豪华大巴、轿车、农用车,车好路好,人心情更好。坐在车里,人们欣赏流行音乐,谈论农业,看风景。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国家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杨康高速公路在路况差、标准低、通行能力低的困境下日新月异。一个接一个的好消息不断的传递给人们:道路两旁绿树成荫,珍稀树种,奇花异草,假山岩石挺立。灾后重建后,道路沿线将修建美丽的街道和高层建筑,并新建党政机关办公楼。医院、学校、饭店、酒店、商店鳞次栉比;班车将优质茶叶、天麻、木耳、核桃、药材、野菜运送到山外的世界,换取成堆的车票。
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和西部大开发的好机遇改变了杨康公路和康南山区。它给康南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滋润了康南的每一寸土地,造福了康南的每一个老百姓。
标题:[陇文化]康阳公路的变迁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陇文化]为武都加油 为武都祝福
下一篇:[陇文化]父 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