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科幻电影的中国表达 《流浪地球》人文精神引热议
本篇文章1242字,读完约3分钟
除了科幻和特效,电影《流浪地球》在人文精神层面上打动了观众,引发了业界的热烈讨论
科幻电影的中国表达
自从《流浪地球》在正月初一上映以来,人气有增无减。截至2月21日,该片累计票房突破40亿元。前几天,《阿凡达》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和《流浪地球》作者刘的对话也引起了不少关注,被称为科幻小说中的双神对话。
《流浪地球》一炮而红,关于中国电影是否走出寒冬的争论再次响起。虽然众说纷纭,但值得庆贺的是,一部国产科幻电影能引起如此多的讨论和关注。除了漂泊的诗歌和令人大开眼界的特效,电影中传达的中华文明关于家庭、土地和家园的理念在人文精神的层面上打动了观众,引发了业内人士对电影的讨论。
修改次数最多的镜头达到251次
著名剧作家和评论家赵保华看完电影后评论说,无论是写作还是制作方法都做出了颠覆性和创新性的表达。无论是电影产业化的成熟,电影思维想象力的丰富,还是类型表达的成熟,都在国内电影创作中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甚至称赞这部电影是中国电影从大国走向强国的标志性作品。
里程碑:中国硬核科幻的开创性工作等。普通观众和业内人士都有《流浪地球》的口碑。在所有的讨论中,一个共识是,依靠刘慈欣天马星空的科幻文本,年轻导演郭凡将它形象化的努力让大多数走进电影院的人感到惊讶。
然而,如此高的评价背后,却隐藏着导演和制作团队的卓越,甚至是超乎寻常的勇气和魄力。
很少有人知道,在这个大项目开始时,只有包括郭帆导演在内的两个人。
因为缺乏经验,我们在做这个项目的时候,其实每天都会遇到新的困难。最大的困难是信任。外界还是抱着怀疑的态度看待。为什么是你?你有什么能力?能拍出好的科幻片吗?
为了向外界证明他和团队不仅有想法,还有能力,郭帆和团队首先制作了故事大纲,写了剧本,制作了3000多个概念设计。经过不断打磨,他们后来制作了8000多副镜头图。
这一步一步来,让我们的接触伙伴可以看到电影的大致原型,从而慢慢建立起信心。你可以看到影片结尾的字幕,我们团队最终达到了7000多人。在这个过程中,郭帆导演越来越自信。
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会长明振江表示,中国电影产业化起步较晚,近十年发展迅速,但制作水平与产业化标准仍有相当大的差距。《流浪地球》是中国电影产业转型升级的鲜明标志,为中国电影产业在制作上树立了标杆,尤其是拍摄科幻电影最能代表一个国家电影产业的制作水平。
他认为《流浪地球》创作团队的一个成功经验就是花钱买电影场景、道具、特效、数码制作,而不是交通明星。影片庞大宏大的制作过程,应该说是影片成功的基础。除了8000多个镜头的图纸,还有10000多个道具和2300个特效合成镜头。这些数字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而是反复完成的,制作团队为此花了不少心思。
据导演介绍,影片特效75%由国内团队完成,其余25%由韩国和德国团队完成,其中修改次数最多的镜头达到251次,我们团队可以说是做到了极致。
热线:0931-7550315编辑热线:0931-8151739电子邮件:mrgstx@163
标题:[陇文化]科幻电影的中国表达 《流浪地球》人文精神引热议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