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三十而立 文学陇军的自信表白
本篇文章3067字,读完约8分钟
[开场白]
2014年6月,承载了几代文学的辉煌与梦想的甘肃大型文学系列《文学八大军旅金品集》问世,激起了文坛的热情;8月11日,我省作家叶舟荣获鲁迅文学奖,填补了甘肃作家在鲁迅文学奖小说领域的空白。今天,甘肃文学已经引起了全国的关注。请跟随本报甘肃文学扫描系列稿件,细细品味甘肃文坛多年发展,梳理甘肃文学发展脉络,展望甘肃文学未来。
在中国,一个人的人生历程已经到了三十岁,有句话叫他代表三十。人就是这样,事也是这样。甘肃文联前身甘肃文学院于1984年7月1日成立,至今已有30年。
站在30岁,对于甘肃文学学院来说,应该是一种自信的表达。《天马行空·空·甘肃文学八马》及其配套丛书《甘肃文学八马集》由第三部小说《八马》、第一首诗《八马》、16位作家和诗人组成,是对甘肃文学院的有力注解。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高洪波说,甘肃文学一直是中国文坛备受关注的文学热点。《甘肃文学八马》也是新时期甘肃文学发展的一个缩影。
改革开放后,我省作家的创作迎来了井喷
1977年以前,我省活跃着一大批作家,如赵、曹杰、何岳、青波、郑中、王家达、金等,相继出版了长篇小说。他们的小说创作在创造甘肃小说创作范围和积累创作经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遗憾的是,在此之前,甘肃还没有出版过小说。
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后,我省作家创作迎来了井喷阶段,部分短篇作品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有的发表在权威的选刊上,获得省级以上文学奖项。同时,小说创作也如雨后春笋。何月的《三军之后》、潘京万的《丝绸之路风波》、赵启强的《扎西梅朵》、邵振国的《月牙泉》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被誉为中国四大著名编辑之一的《人民文学》原副总编崔,曾为新时期文学每年评选出一部能代表全国短篇小说水平的作品。1984年,邵振国的《迈克》是甘肃短篇小说的标志性作品。甘肃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张在《改革开放30年来的甘肃小说创作》中指出,20世纪80年代初,甘肃乃至全国的小说并没有摆脱政治意识和功利意识对小说创作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了这一局面,使甘肃的小说创作回归了小说本身和本土。
同年,王嘉达的中篇小说《清陵黄河水》在当代杂志上发表,一经发表便获得广泛好评。后来先后发表《黑店》、《西凉音乐》、《孤山别墅》等作品。进入新世纪后,王家达用甘肃作家的笔书写敦煌,获得首届报告文学鲁迅文学奖。正如著名学者磊札所说:这是我们民族精神中最感人的部分,也是中国知识分子送给祖国和全人类最神圣的礼物。
20世纪90年代,凉州军团挑动了文学创作地图
甘肃文学真正的声音来自新世纪,气势就像90年代初的沙尘暴。沙尘暴始于凉州北部,新世纪初甘肃文坛第一个被杀的黑马就是凉州的雪漠。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甘肃省著名评论家徐兆寿说。
凉州自汉代以来就是一个粮食储存基地,唐代是Xi以外的第二大城市。有人说下雪的凉州不是真正的凉州。也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在沙漠三部曲之后,雪魔突然抛出了“西夏咒”。他从自然地理上升到文化脉络,意图揭开凉州历史的一角,而这大多来自于想象。虽然很多读者对他的前卫笔法和宗教神秘感感到气馁,但作者的野心不言而喻。
新世纪以来,甘肃有影响的作家、诗人都在凉州诞生了。除了雪域沙漠中的沙漠系列之外,的大学系列小说也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叶舟和顾妈的诗歌因其新边塞诗和民歌而备受关注。而写官场小说的唐大田、许开祯、凉州又死灰复燃,吸引人们以凉州军团命名这支队伍。
敦煌作为世界文化的宝库,赋予了甘肃作家丰富的写作资源。对于甘肃作家来说,写敦煌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地方文化优势。除了王家达在20世纪90年代创作的《敦煌的爱》外,诗人叶舟的《大敦煌》和作家冯·的敦煌系列小说被认为是新世纪以来的优秀作品。
同时,作为20世纪90年代西部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马步升被中国著名评论家拉达誉为一位具有广泛文学素养和多种能力的小说家、散文家和研究者。他给了我们一批通俗易懂、构思巧妙、文化底蕴丰厚的短篇小说。他的艺术思维体现在每一个精致的小说情节中。他的短篇小说《哈·易道》出版于2001年,至今仍被读者铭记。
可以说,20世纪90年代甘肃作家不断开拓甘肃的小说创作疆域,为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甘肃打造新世纪文学品牌《甘肃小说八马》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文学在新世纪里一直是活的,作家一直是存在的
甘肃文理学院院长、甘肃省八军文学人才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高垲表示,每三年轮换一次的甘肃文学八军,是推荐我省优秀青年作家的重要平台,但这既是平台,也是挑战,作家必须靠实力进入。甘肃第一部小说《八匹马》创刊于2005年。当时的小说有、张、严、薛漠、马步升、叶舟、石、何等。
在中国文坛,甘肃文学一直是备受关注的文学热点。从2005年甘肃文学论坛的小说《八马上海滩》研讨会,不定期的诗歌之夜,甘肃诗社,以及首届专栏作家评选,这一系列重大活动在中国文坛引起了广泛而持续的关注,并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高洪波在接受采访时坦言。
《文学中的陇军八军金制品集》一书中有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在一个非常物质的时代,文学可能像一个民族的血液一样流动,但它永远不会消失。这应该是铁律。在甘肃文学八马产生之前,有评论者说,甘肃文学已经接近中国当代文学的临界点,所以甘肃文学八马的出现,标志着甘肃文学克服了困扰几代甘肃作家文学理想的精神焦虑。所以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在21世纪初的甘肃文化进程中,文学一直是活的,作家一直是存在的。
然而,在徐兆寿看来,除了邵振国、薛墨、杨宪辉、那野等少数具有明显审美特征的作家之外,在国内读者面前,他们大多还是模糊的。分布在丝绸之路和黄河沿岸的艺术明星们,或明或暗,也在焦急地磨炼技艺,等待命运之神的眷顾。如何让甘肃文学进一步腾飞,如何把伟大的艺术带出来,这些应该是甘肃作家应该关注的问题。
脉诊:深挖丝绸之路和黄河两大宝藏
随着小说《八马二指骨》《八马诗话》《八马儿童文学》在甘肃的走红,开始接力,高垲对自己打造的文学品牌非常自觉。小说《八匹马》本应在今年9月份改版,但因为没有足够的年轻小说家与之抗争,我们打算让小说《八匹马》就此结束,定格。
小说《八君》这个牌子会暂时结束,但甘肃文坛的发展还在继续。
缺乏文学和领军人才,也导致甘肃作家在全国文坛的影响力较弱,不利于甘肃文学人才的成长。希望甘肃文学界以各种形式和方式关心青年作家的成长,充分关心体制外作家和网络作家的成长,为青年文学人才的成长提供一个更加自由宽松的环境,让我们的文学事业能够世代传承。甘肃CPPCC副主席黄选平认为,他谈到了传统文学与现代新文学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相对而言,甘肃作家从上个世纪开始就是学徒了。魔幻现实主义大行其道,甘肃作家也魔幻;先锋派、白话派大行其道,会有甘肃诗人站在潮流中;海子诗和纯诗被模仿时,甘肃诗人首当其冲;当乡土叙事和家族小说成为主流时,甘肃作家蜂拥而至。甘肃作家很少有文学自信。原因之一是他不善于在形而上的层面审视脚下的土地,写作过于通俗。丝绸之路文明和黄河文明这两大宝藏,甘肃作家挖得很少,挖得更不深,不能脚踏实地,不能开悟。但是,从大的文化角度来看,甘肃作家只能深入挖掘这两个宝藏,然后在时代的熔炉中烘烤和锻造,而不会随波逐流和焦虑不安,一定会有与马踏闫飞媲美的艺术宝藏。徐兆寿说。
甘肃省八军文艺人才研究会会长拉达表示,甘肃对外宣传某种程度上有些薄弱,自我宣传不够。甘肃八骏文学人才研究会议应该更广泛一些。
(首席章子怡)
标题:[陇文化]三十而立 文学陇军的自信表白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