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评论:民众为何对汉语“纯洁性”持戏谑态度?
本篇文章1367字,读完约3分钟
如今,在拉丁美洲、非洲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英语不仅成为官方语言,而且成为普通人的日常语言,民族语言很可能被送往博物馆。这是人类文化生态系统的损失。背后,国家间话语权和文化竞争力的变化更值得警惕。
有研究人员说,现在人的嘴巴只是wifi、iphone等中英文的混合体,破坏了中文的纯正。这一消息一出,网友们就开始了一场英汉接力赛:今天,环境空 空航空公司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粒子(pm2.5)又一次出了榜;请问,贵宾室在哪里?送你一个视频专家压缩标准音频3级(mp3)。显然,网民们试图用他们一贯的幽默表达来突出中国纯洁甚至危机这个话题的幽默。
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兴趣不仅仅在于语文纯洁性这个话题本身,还在于很多普通人对这个话题的态度。为什么很多人会对自以为充满正义的研究者开玩笑甚至嗤之以鼻?
虽然汉语的纯洁性是一个学术话题,但语言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普通人有参与的热情,这也是舆论热议这个话题的原因。其次,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进步,许多人对外国文化更加开放,这使得他们认为汉语中有几个英语单词,这并不奇怪。最后,更重要的是,随着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它不仅促成了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融合,也带来了语言的融合。在这种背景下,英汉混合被一些人视为时尚。
我们不能谈论学术话题,所以人们不应该打断。但平心而论,研究者的初衷并不是反对任何英语词汇在汉语语境中的出现。他们担心的是英语零翻译的广泛使用。从理性的角度来看,它的批判逻辑并非没有道理。为什么早年我们用诺基亚当诺基亚,沙发当沙发,硬件当硬件,现在却多了iphone、ceo、cbd这样的词?自晚清以来,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我们有很多文言外来词。我们今天是否已经丧失了创造性使用母语的能力?还是在文化的高强度碰撞中,我们懒于取代这种文化,固守本土文化?
这恰恰是问题所在。比起英文零翻译在中文中的危害,这种对威胁的漠视,甚至嘲讽那些居安思危的人,其实更可怕。有人对语言危机嗤之以鼻,认为根本没什么大不了的。虽然有包容外来文化的雅量,但也有极度简化问题的嫌疑。吸收西方先进文化是必要的,但如果我们毫无节制地崇拜强势的西方文化,把破坏母语的纯洁性理解为对先进文化的宽容,恐怕会走向另一个极端。有人说汉语也会被英语词典吸收,但那是在英语之后。你见过多少汉字以方块字的形式出现在英语中?
语言是存在的,具有长期性。在某个时间节点谈论语言纯洁性危机,是人们一般感官无法验证的。但是语言改变是一种趋势。今天一台ipad,明天一台iphone,长远来看,蚕食掉,中国危机也不是不可能。如今,在拉丁美洲、非洲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英语不仅成为官方语言,而且成为普通人的日常语言,民族语言很可能被送往博物馆。这是人类文化生态系统的损失。背后,国家间话语权和文化竞争力的变化更值得警惕。
当然,语言的生命力,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本身的生命力。近年来,中国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曾经港台口音在大陆流传,现在二花发音在港台部分人群中有很好的市场。许多汉字通过音译进入英语词典。归根结底,要保持母语的纯洁性,需要珍惜自己,规范使用,需要综合国力垫底。目前,中国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实力不断增强,但显然其文化软实力需要加强。这是保持语文生命力和纯洁性的希望。王玉宝
标题:[陇文化]评论:民众为何对汉语“纯洁性”持戏谑态度?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