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人民日报:文化政绩观要端正
本篇文章1168字,读完约3分钟
经常听一个从事文化表演的朋友说,在国内的表演市场上努力不容易。其中一个主要难点在于演出场地租金高,让很多演出团体望而却步。这两年,全国各地建起了越来越多的剧院和高端演出场馆,但平日里被冷落的人也不在少数。普及高雅艺术,造福普通百姓文化生活的初衷,远远没有达到。有些地方演出市场还比较野,而且因为场地租金高,能进去演出的剧团越来越少。但是如果场地建在高水平上,租金不高,怎么收回成本呢?这已经成为一个不明确的悖论。既然有这样的悖论,为什么还要建那么多大剧院和场馆?说到底,这还是一些政府官员的文化成就的问题。
豪华剧院和场馆的建设绝不是糟糕文化成就的唯一体现。事实上,近年来,各种表演、电影、电视剧和出版物已经成为一些政府官员载入史册的利器。一旦每个人都是朝臣,官员的任职时间总是有限的。在一些人眼里,似乎光靠公众的名声是不够的,还要靠一些惊天动地的物证。有了这些标志性的建筑,有了影视剧,有了出版物,就有了权力的存在感,就有了绩效考核的筹码。更何况在建设这些政绩工程的过程中,还是有很多机会可以做出经济效益的。为什么不做呢?
在一个健康的文化市场中,文化产品一旦生产出来,总会在市场的清洗中经历优胜劣汰。具有良好社会经济效益的文化产品在市场上有立足之地,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却悄然无声。这是市场经济的规律,也是推广优秀文化产品最有效的激励机制。但是,对于作为表演项目的文化产品来说,这种规律和激励机制似乎是虚幻的:一场表演可以在没有观众掌声的情况下进行;一部电影可以没有票房;一部电视剧可以没有收视率;一个大剧院自然可以没有演出,闭门造车,文化市场发展的所有参数都不能作为标准。只要领导满意,再大的投入,再小的产出,甚至干脆按下箱底。
归根结底,这些成果芯片只能算是伪文化产品。没有政府资源的保护,他们根本没有能力在市场上正常流通和生存。然而,这些伪文化产品的危害不仅在于其固有的病态性,还在于其对正常文化市场环境的严重干扰。
由于强大的政府资源,这些伪文化产品的创造和生产往往不需要成本。进入市场流通后,往往占据更有利的渠道和平台资源。因此,那些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严格控制成本和风险的产品自然处于劣势地位,市场资源和空被不合理地占用和分配,正常的市场秩序被扰乱,健康的市场体系无法建立和发展。
因此,建立和发展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树立正确的文化成果观是最重要的前提。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市场体系的根本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而各种形式的文化成果项目,其本质都是谄媚心理、形式主义、机会主义、权力崇拜心理,与人民群众的利益相违背,体现了官场的浮躁作风和功利作风。要纠正官员的文化政绩观,必须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机制和问责机制,使制度建设成为促进文化发展的保障和动力。刘洋
标题:[陇文化]人民日报:文化政绩观要端正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