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评昆德拉双语写作:彰显聪明文学策略(图)
本篇文章770字,读完约2分钟
兀术梅英
在我的阅读视野中,昆德拉一直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作家,这种聪明不仅表现在他充分利用小说的写作技巧上,还表现在他对现实和政治形势的态度上。
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不久,昆德拉刚上映的第一部小说《玩笑》被禁播,之后他就失去了在电影学院的教学工作。他马上意识到自己在捷克的生活和写作可能无法持续,于是干脆选择了流亡,定居法国。事实上,面对极权统治和审查制度,我们有权选择离开或留下。两种态度都无可指责。昆德拉选择离开,很多作家选择留下。但是对于昆德拉来说,他真的能安心面对这种生活吗?
在某种程度上,昆德拉在法国一直遭受着一种内心的煎熬。他可以通过自己的创作来控诉和揭露捷克被前苏联入侵和占领的真相,这样就可以化解自己内心不与同胞同事同甘共苦的愧疚,但内心的原罪依然无法消失。国内的批评家非常讨厌昆德拉,因为当昆德拉获得世界最高声望的时候,捷克斯洛伐克的文化正在与极权主义制度作斗争。当国内的知识分子和流亡的知识分子在这场斗争中并肩作战,历尽千辛万苦的时候,昆德拉在巴黎过上了安逸富足的生活。
我们现在读到昆德拉的作品包括法语和捷克语。换句话说,昆德拉在写作时选择了两种语言,无论哪种语言更好或更差,但它展示了一种巧妙而现实的文学策略,双语写作,面对不同的读者和公众。然而,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昆德拉在《相遇》中提到一个讽刺的例子,大作家吉德在不收录米洛什作品的情况下编诗,因为他觉得米洛什的诗不值一提。这惹恼了昆德拉,他讽刺地说,米洛什的诗不属于法国。他保留了波兰语的词根,逃到了法国,就像躲在一个僻静的修道院里。让我们把吉德的拒绝看作是保护一个陌生人不可侵犯的孤独的高尚方式:永远的陌生人。
永远的陌生人。昆德拉说这话的时候一定是想到了自己。这就是昆德拉的尴尬,一个流亡者的尴尬。他不再是捷克作家,也不是法国作家。他只能住在别处。
标题:[陇文化]评昆德拉双语写作:彰显聪明文学策略(图)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