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地坛曾因溥仪为日本“赈灾”开放为平民公园
本篇文章2303字,读完约6分钟
绘图/王鹏
当年的牌坊。
1928年的地坛已经变成了公园。
儒家思想对做人的告诫。
北京有几座祭坛?
老北京人会掰着指头给你数九个: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社稷坛、仙农坛、仙残坛、古琦坛、太岁坛。
地坛虽然没有天坛有名,但在北京有着温暖的记忆。八十五年前,它的名字透露了当时的时尚平民意识,被称为市民公园。
从地铁站安迪门东北出口出去,穿过护城河,一直向北走5分钟左右,你会看到七楼三门四柱的高大牌楼,右手侧立着靛青琉璃瓦。正面写地坛,背面写广厚街。这对应的是先地坛后广后街。
地坛原名方泽坛,建于1530年。与天坛相对,是中国最大的供地祭坛。刚建的时候有一个石牌坊,叫太和街,是以古代祭祀的地方命名的。1724年,雍正将其改名为广后街,象征着大地的辽阔和深邃。48年后,乾隆在修坛的时候,把风化的石牌坊换成了木牌坊。民国时期牌楼牌匾改为京兆公园和市民公园。我们面前的木牌楼是90年代重建的。
从牌坊改名的轨迹,可以触摸到时代在祭坛上留下的痕迹,历史的沧桑感油然而生。
地坛公园门票2元,月票只有6元,让人一下子有亲近地坛的感觉。一进公园,几片金黄的银杏叶带着浓浓的秋意送到我的脚边,风摇树,金黄的叶子像雨点一样落下,引起一小群大学生,一个温馨的三口之家,甜蜜的小情侣们匆忙举起相机。我们面前的银杏之路,变成了金色的世界。
前几天我们在网上评选了金秋之都十大最美的角落,地坛公园凭借眼前的银杏叶位列其中。钓鱼台银杏大道的树比较多,规模也比较大,相比之下,这里的银杏更老一点,更厚一点。随便指一棵银杏树,就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霜洗礼。
银杏路以东是明清皇帝祭祀神灵的方泽坛。古人认为万物皆灵,历代都特别重视天地日月山川的祭祀。最早的祭祀记录可以在《周礼》中找到,那里夏至的祭祀只在泽中的群山中。据说地坛是中国唯一保存下来的供地祭坛,它的建立与明代的朱厚熜有直接关系。
1521年,放荡贪玩的武宗病逝。武宗没有孩子,所以他的堂兄,15岁的朱厚熜继承了王位,成为一个诸侯王,即明世宗,封号为嘉靖。继承皇位后,朱厚熜极力尊重自己的亲族,想以尊重亲生父亲为科举。为此,他与大臣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和对抗,导致了明代礼仪制度的改革。1530年,世宗召集596位大臣讨论城郊祭祀仪式,认为天地祭祀不符合古代的祭祀制度,明太祖的分天地祭祀制度应该恢复。他的提议再次遭到绝大多数官员的反对,但世宗这一次却决心一搏,以稳定皇权。所以他自己说,为了显示礼部,他把南郊的天地坛改成祭天土丘,北郊建方泽祭地,东郊和西郊分别建朝日坛和夕月坛。
方泽坛是地坛的原名,还包括故宫、斋宫、神库、神初、再生阁、钟楼等建筑。
踩着台阶,爬着广场拜月台,只觉得四周平坦开阔,一眼看不出什么特别。但看了方泽潭的建筑史料,才知道这里的每一步都很讲究。古人认为父为母,所以天坛和地坛的建造是对应天地的象征。天坛呈圆形重复,地坛呈方形重复造型,体现了古代的天地思想。看二层坛和八层台阶,也是基于《周易》中地球是坤卦的理论,相应的是否定甚至。
值得一提的是,地坛是什么时候从皇家寺庙变成平民公园的?
1923年,日本关东地区发生7.9级地震。这时,末代皇帝溥仪为了让世人知道还有一个宣彤皇帝,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一次赈灾募捐,煞费苦心地想出了一个开坛卖票的办法,让头面人物参观。但是被废黜的旧封建主很快就被直接军阀冯玉祥赶出了皇宫,皇家祭祀制度就像它所依附的封建王朝一样成为历史。
1925年,薛杜比被任命为荆,官职相当于今天的京城市长。他向民国内务部申请把地坛变成公园,多方集资。然后,他整顿了杂草丛生的废园,在空翟公的南面建了一个世界公园,在祭坛的西南面建了一个公共体育场,并在皇宫里建立了一个受欢迎的图书馆。这时候地坛游客拥挤,熙熙攘攘,后来就叫市民公园,是平民公园。
方泽祭坛周围,穿过一片郁郁葱葱的柏树森林,一位老人坐在树下,享受着午后透过树枝斜射下来的阳光。偶然遇到两只懒白猫踱步,站在路中间,时不时羞涩地喵喵你两下。周围似乎更安静了。
老头,这个祭坛上有什么值得参观的吗?
老人熟练地伸出手,指着西边:西边有一座钟楼,正在修缮。那边是监狱宫殿。别让它进来。没什么特别的,随便逛逛!
虽然祭坛在老人身上没什么特别的,看看老马扎,看看脚下有茶渍的杯子,还有身后的旧伞,但看起来每天都像是老街坊坐在这里。于是我想起了地坛的另一个老朋友,史铁生,史铁生的《我和地坛》:
我要把我的轮椅推到花园里,他已经为一个迷失的灵魂准备好了一切。当时太阳沿着不变的道路越来越大,越来越红。在弥漫在花园里的宁静灯光下,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看到自己的身影。
也许这就是地坛的魅力所在,它能让一个敏感的人领略空.生活与自然时间的关系就像大地之父与大地之母的寓言一样,这个园子的灵魂,地坛,蕴含着大地的母性,接纳着每一个悄悄向她走来的孩子。你看北园的中医养生文化园,几个孩子挺着脖子绕着一些爬满红柿子的老树转,脚下黄叶吱呀作响。回廊上坐着一对拉二胡和手风琴的老夫妻,断断续续的练习曲一首接一首;一个中年男人站在假山旁,一边哼着歌剧,一边唱着压腿。这是一个安静的花园,不安静,安静,不与世隔绝。
秋天,地坛公园热闹非凡。到处都是人,但总让人觉得安静。因为你总能找到住的地方,一片草地,一张木凳,或者一圈花坛。坐下来,心就稳了,就安静了。
土坛一言不发,历史的大起大落早已荡然无存。每年,金黄依然明媚,每逢春节庙会,她依然热闹。因为她经历了很多事情,有很多事情在她身上来来往往,她像大地一样沉默而平静。只有400多年的底蕴让人在其中有所感悟,自然看到了时间,看到了自己。(刘婷)
标题:[陇文化]地坛曾因溥仪为日本“赈灾”开放为平民公园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陇文化]也谈画“形”与画“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