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周汝昌:七十年红楼梦不完 人已去争议任评说
本篇文章1146字,读完约3分钟
中国新闻社英尼
在《红楼梦》中,周已经做了将近70年的梦。梦还没醒,人已经走了,就让评论说吧。
在中国红学中,研究与考证之间一直存在争议。历史上,蔡元培是索隐派最著名的代表,胡适是考证派最著名的代表。他们曾经激烈地战斗过。前者认为小说作者有很深的反清返老还童意识,描写是作者隐藏的笔,里面包含了真实历史人物的各种秘密;后者在实证资料的基础上,认为《红楼梦》写的是曹雪芹的家世。
作为胡适的伟大学者,周被称为考据派的集大成者。
《红楼》一卷,妙趣横生,切我师,触动百家思绪,是周2005年出版的《胡适先生与我》中的一首诗。他们互通书信,讨论《红楼梦》,这在现代红学史上是一个伟大的故事。胡适不仅无私地把珍贵的《嘉曲孤儿石头记》借给周,还称赞他是自己最有成就的徒弟。因此,红学学者认为是红学考据派的开创者,周是红学考据派的集大成者。
1954年,周·发表了《红楼梦新证》,其中最大的贡献是对曹氏家族的发掘。他在收集大量各种经典的基础上完成了这部作品。在看来,周·是目前中国红学最优秀的学者。周对《红楼梦》作者和技巧的研究,由于其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和考据学功底,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范例。现在没有人超越他的成就,甚至没有人能绕过以后的红学研究。他的红学研究不是从红学到红学,而是从中国文化到红楼梦。
事实上,在研究了《红楼梦》的一生之后,周仍然承认他并没有完全理解它。一般认为,周早年是考据派,后转向索隐派。而老人生前接受采访时似乎并不反对这种说法。他认为,索隐和考据不应该是水火不相容的:索隐的目的是发现真事,考据是用来发现真事的手段和方法。它们只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而不是相反的。
他曾经说过,我们之前反对的那种研究,是指他们使用的方法是错误的,而不是反对研究本身。之所以被称为考证派,是因为只看到了我的方法,却忘了我考证的目的是为了搜索信息。
因此,周与晚年的红色科学家刘虽然在思想上也有分歧,但却成了君子之交。例如,周认为《红楼梦》的核心人物是史湘云,刘认为是林黛玉,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在书信往来中的友谊。他鼓励我把研究进行到底,甚至在刘的学术思想受到主流学术界攻击的时候。
刘承认在周的学术环境很艰苦,不仅生活条件差,学术条件不够,而且书也不多;但他愉快地沉浸在对红楼的研究中。他很幼稚,不擅长人际关系,不接触社会。
1982年,周发表《什么是红学》一文,提出红学包括、薛版、脂学、探学四个学科,在红学界引起争议,并延续至今。他曾经用云写诗:理论上总有异同,可见老人面对争议的态度。
多年来,周的视力几乎失明,但这仍未能阻止他对《红楼梦》的研究和探索。新完成的小说《红楼新土》是他在过去三年里口述给他的孩子们的。
在无尽的梦和无尽的关于周的议论之后,又有谁能如此痴迷而不后悔呢?(结束)
标题:[陇文化]周汝昌:七十年红楼梦不完 人已去争议任评说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