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豆瓣"不看电视"小组:三个月别看电视去测测智商
本篇文章4437字,读完约11分钟
豆瓣不看电视群:三个月不看电视测智商
(声明:《中国新闻周刊》稿件的发表必须经过书面授权)
放弃电视
电视的地位正在改变。虽然还是放在客厅中央,但已经不是荣耀家族的核心,而是被简化成了一些陪衬的媒介,顶多就是一个大屏幕显示器。电视上播放的内容正在被观众抛弃。
如今,人们可以有更多的渠道获得及时多样的新闻信息;看与世界同步的电影和戏剧的方式更多;参与港台时尚娱乐节目互动的热情更高。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电视产业面临着管理部门的诸多限制性政策;从业者制作的剧普遍质量不高,原因多种多样;但是电视台本身的播出模式决定了观众每天必须准时等待,定量接收。与此同时,专业视频网站也开始攻击。他们从电视台挖走核心创作团队,制作原创节目;花巨资购买正版海外节目的版权,自然能够以更自由的方式与观众进行点对点的播放。
放置在客厅中央的长方形机器,不再是单向输出的主体。要么彻底废弃,要么连上电脑或者更小的高清播放器。人们利用这个大屏幕播放从互联网海量内容中主动挑选出来的各种节目。
再见,电视。
再见,电视
对某些人来说,电视不再重要。尤其是一线城市的年轻人。他们获得及时信息的渠道更多,看到高质量影视作品的途径更多,参与互动的意愿也更多,而不是单向接受。所有这一切使得电视这个曾经著名的媒体越来越没落
我们的杂志/唐磊
电视向我们传递了太多我们不想知道的信息,对我们的判断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甚至价值观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新闻千篇一律,越来越主观;电视剧让我欲哭无泪,编剧智商存疑,导演不负责任令人发指,演员大多是没有真才实学的大骗子;节目除了选秀,就是一个挖掘人隐私的情感谈话节目。各种主持人好像都是醉了,口齿不清,一头雾水,自以为是。台下观众不自觉的傻笑,网友们二话不说愤怒的写着。
这篇文章发表在豆瓣的一个群里。小组的名字是不看电视。这是一群拒绝看电视的同事。如今,在大城市的年轻人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放置在客厅中央的矩形物体并不那么重要。
三个月不看电视,然后测智商
两位女同事因为韩剧明星的绯闻发生争执。他们都带着赵瑞卿开始谈剧,希望得到支持。你看过吗?他们问。赵瑞卿回答说,我好久没看电视了,家里连电视机都没有。两个同事盯着他看了很久,眼神仿佛在看一个怪物。赵瑞卿在一个不看电视的群体中发表了这段经历,获得了几个人的支持。
这群不看电视的同事在群里描述写道:这里有一群不喜欢看电视的人!下面是一群不想被弱智电视节目洗脑的人!相信我的看法,三个月不看电视,然后测测智商。也许,你喜欢电视上的体育和科技,但请明确保留你的选择权和接受权。不要让一些智障的电视节目增强你对淫秽的心思。欢迎有同样怪癖的人加入,欢迎来找茬的兄弟姐妹
赵瑞卿就是这样一个怪癖的人。从大学到工作,赵瑞卿已经搬离父母家,独立生活了十几年。她家里从来没有电视。他跟女朋友说,生完孩子不准看电视,他会变傻的。女朋友同意了。讽刺的是,他女朋友是编剧。
现在的电视低俗而强大,追求能带来收视率的节目。女朋友做编剧,开会讨论。大家都知道剧本很烂,但也知道会有观众看。可能他们觉得观众低俗。电视不能讨论深刻的问题,也不能让你思考。它只是不断被灌输。赵瑞卿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现在有好节目,但是筛选需要时间,我负担不起。
他过去常常靠在沙发上,用电视遥控器不停地换频道。他意识到看电视的时候很懒,什么都做不了,甚至连看电视本身都做不了。父亲爱看新闻,所以赵瑞卿试图教他上网,引导他不要再依赖电视。网络对他来说太复杂了,找不到门道,适应不了。但他也觉得电视节目太烂,有些节目他看不懂。那些偶像剧不是给他们看的。好像是拍给年轻人看的,但是年轻人不看,至少电视上不看。赵瑞卿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在不看电视的群体中,赵瑞卿的同事公布了自己的状态,称:现在开电视仅限于看一些新闻(即使情况不错)和体育节目,或者播放CD。
31岁的网站编辑吴东强也差不多。体育赛事是他看电视的唯一原因。虽然每周都能在网上看到篮球和足球比赛,但只要电视上有直播,吴东强还是会选择电视。一是网络比电视有延迟,更重要的是直播电视的视觉效果更好。然而作为一个影视狂热者,吴东强几乎放弃了电视节目。他从网上下载自己喜欢的影视剧,当然还有美剧、电影等国外节目。因为互联网,国外的影视剧填满了很多观众的观看时间。如果电视台同时播出这些影视剧,我会关注的。吴东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但这种情况很少见。从上一年开始,他的影视剧以每年4tb的速度增长。对他来说,电视机已经成为显示互联网内容的大显示器。
其实这不是几个孤立的案例。根据央视-大二传媒研究的调查,高收入观众看电视的时间明显低于低收入人群。一种可能的解释是,除了电视,高收入观众还有更多可供选择的文化消费方式和手段。与此同时,电视观众的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农村观众对电视的依赖程度远远高于城市群体。而且近年来,每段观众的平均观看时间不断下降,频繁的翻盘使得观众停留在单一频道前的连续时间越来越短。电视的重要性真的变了。
从社交媒体到伴随媒体
正是近几年,人们逐渐抛弃了电视。以前不看电视的人,包括赵瑞卿和吴东强,对电视还是有感情的。20世纪80年代,不是每个家庭都有电视。当时住在济南农村的赵瑞卿,住在福州城中村的吴东东江都,还记得晚上邻居来看电视的场景。我觉得挺吸引人的。吴东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电视在当时是一种社会媒体。
对于和电视一起长大的孩子来说,电视就像一个魔盒,我从里面学到了很多知识。赵瑞卿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寒暑假每周二下午,赵瑞卿无奈地面对着各频道固定的彩球画面。多年来,每周二下午是国内电视台的维护时间,节目暂停播出,让很多爱看电视的孩子抓狂。电视剧每年寒暑假重播,我看《西游记》《射雕英雄传》。那是最快乐的时光。赵瑞卿说。这的确是一代人的记忆。当时只有一个单一的娱乐频道。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过去20年里,电视几乎是每个普通家庭最重要的娱乐活动。
和赵瑞卿、吴东强同龄的郑激扬还记得,每个星期天晚上,他的父亲都会陪他去看米老鼠和唐老鸭。爷爷每天晚上总是看《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这时候,郑激扬会大吵大闹换台。成年人会按下十多个频道,向郑激扬证明他们都在播放这个。爷爷总是坐在藤椅上,微笑着看着他的孙子。
郑激扬小学即将毕业时,他的父母经常加班。当他一个人在家时,他总是偷偷打开电视。打开电视前,他会仔细观察电视罩的褶皱,记住电视固定在哪个频道,音量多少。这些可能是妈妈回家判断郑激扬是否在看电视的关键点。我一直看到妈妈下班回家之前,他会留出足够的时间吹电视的散热位置,这样妈妈回家检查的时候,电视就不会再发热了。
电风扇不如湿布有效。听完郑激扬的经历,罗丹笑着回忆道。罗丹一家一直保存着一张照片,是1984年春节时留下的。3岁的罗丹观看了张明敏在春节晚会上的表演,并被他的家人拍照。现在31岁的罗丹负责福州的一家物流公司。直到现在,这张照片的故事仍然是长辈们在家庭聚会上经常提到的过去。
20世纪80年代中期,罗丹一家拥有了第一台电视机,一台12英寸的黑白电视机,用于好日子。父母要求罗丹每天晚上8: 30前睡觉,不看电视。直到1988年《西游记》播出,大人们才开始主动让罗丹看电视。剧中很多故事都是父母告诉罗丹的,他们很乐意和孩子一起重温。
稍微大一点,罗丹开始看动画片。当时,看电视的儿童和成人是有明显区别的。下午5点到7点有一些动画片和儿童节目。之后孩子做作业,大人看电视剧。当时看《欲望》,我妈和外婆等人也讨论了下面的故事,表达了自己拍续集的理由。罗丹回忆说,我妈现在是在网上看电视剧,不是完全靠电视。她不像以前那样热衷于看电视剧了。
现在背着父母看电视的孩子长大了,讨论欲望的父母老了。一部电视剧已经不能成为街头谈资的核心。
但是只要他回到家乡,郑激扬仍然会花时间和他的父母一起看电视。他在上海工作,父母住在厦门。一年可以看两三次。我通常看电视和聊天。他们选择晚会和综艺,这是两代人都能接受的。父母也知道陪儿子看电视的用意。虽然冬天又冷又潮湿,老人还是裹着厚厚的衣服,和儿子坐在客厅看电视。
我们和父母还有代沟,不知道聊什么。吴东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如果电视上恰好有话题,我们会比平时多说几句,气氛会好一些。我也会专门看电视和他们聊天。
这样,电视就从曾经赫赫有名的社交媒体变成了一种伴随媒体。
电视机是一台显示器
即使他不再喜欢电视上的节目,郑激扬和他的妻子也会习惯于打开电视,不管谁先下班回家。有声音就会有一些人气。郑激扬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总是在新闻节目中固定频道。虽然白天网上浏览了很多新闻,但是这个时候只要有声音就可以了,不会吸引你去看图片。郑激扬的妻子对新闻不感兴趣,但她已经习惯了。
到家一个多小时,夫妻俩就可以吃饭了。我妻子经常坐在电视机前,一边吃一边看,尽管这是她最不喜欢看的新闻。我习惯了。我就是这样长大的。我吃饭的时候,电视开着。小时候,如果有什么好看的,我就会坐在电视机前,端着几个盘子,端着我的饭碗,我妈也不在乎。郑太太说。
你不撤军吗?战争不是结束了吗?冰川融化是全球变暖吗?为什么今年我感觉更冷?她问了一系列问题。其实她并不在乎他们,只是觉得两个人面对面默默吃饭不好。我该怎么说?郑激扬也这么认为。他试图在自己有限的知识结构中寻找答案。每天晚上8点的新闻节目是这对夫妇的共同话题。
晚饭后,郑激扬去书房上网,妻子抱着笔记本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电视还开着,没人看。有时候郑激扬往客厅里倒开水,发现电视上有情感类真人秀和脑残电视剧,就忍不住拿起遥控器换频道。虽然换台后没人去看。
做事不一样有点不好。银行职员左浩和妻子在家里也是这样相处的。夫妻二人都爱看电视剧,但往往一部都看不到。左昊几乎总是在网上看或者在网上下载剧。他老婆虽然在电视上看,但是并不跟随电视台的节奏,而是通过歌花游仙点播或者把电脑连到电视上在线观看。现在我们的工作时间跟不上电视台的节奏。左浩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真正吸引两个人同时呆在电视机前的,只是一家电视台周五晚上的综艺节目。即便如此,也很少有人看完整部剧。
事实上,不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放弃电视,他们的父母也开始受到影响。吴东强的妈妈有时候会漏掉几集她经常看的,所以会让吴东强帮忙从网上下载。上网、下载、看电视剧对老年人的影响很大。我妈觉得很方便。吴东强说。
电视似乎无法回到黄金时代,信息获取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更多高质量的电视剧在网络上召唤年轻人。互动和随时点播的特点,把忙碌的城市白领从电视拉向电脑屏幕。电视还会存在,但它越来越像一个无助的显示终端。
不看电视的小组成员赵瑞卿认为,未来新房客厅最显眼的地方还是一台大电视机。他说:这个逃不掉。但是,电视机只能作为监视器在网上看电影,或者看足球比赛直播。当你和你的孩子吃饭时,你不打开电视。不像小时候那样。赵瑞卿认为,不开电视也许一家人会有更多话题。
标题:[陇文化]豆瓣"不看电视"小组:三个月别看电视去测测智商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