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雷锋精神为何历久弥新?始终是中国人的道德标杆
本篇文章2114字,读完约5分钟
顾俊
雷锋精神之所以还充满领袖魅力,呈现在这么多人,这么多时间,这么多场合,这么多事件中,基本上是因为人类总需要帮助别人:国家再强大,总有那么一个刻不容缓的时刻;个人再有钱,总有艰难的时候;社会总是期望在紧急的时候向那些急需帮助的人伸出援手。
刻在每个中国人心中的道德基准
今年是伟大的普通战士雷锋同志光荣失职50周年;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至今已近半个世纪了。50年来,雷锋短暂的一生展现了普通人所能达到的精神境界,一直是激励和引领人们追求和践行社会主义道德的一面旗帜。当人们被高尚的行为所感动时,会以雷锋的再现为最高褒奖,而道德缺失的人和事,则会以雷锋的不在而表示深深的遗憾。雷锋精神是一个国家的道德基准,铭刻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雷锋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但如果你问一个普通人什么是雷锋精神,最可能的答案就是四个简单的字:助人为乐。助人为乐是现实生活中最值得珍惜、最值得赞美、最愿意追随雷锋精神的。它是雷锋精神超越中国社会巨变、永存的核心内涵。
帮助他人意味着一个人走出自我标准,融入社会,向世界敞开心扉。不管是别人有难,还是国家有事,他都会尽可能的付出自己,最大限度的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帮助别人就是跳出算计,不求任何形式的回报,只要是对大众和他人有利的,回报就已经在里面了。助人为乐带来快乐,快乐让人更乐于助人。
为什么雷锋精神总能充满感染力
不用说,从学雷锋开始到现在,近半个世纪的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让一些人对继续弘扬雷锋精神产生了一些怀疑:与雷锋生活的时代相比,现在政府的财政更加富裕,责任范围也更广。个人没必要那么担心帮助别人吗?而且,帮助他人有时可能会遇到法律风险;现在是市场经济体制,讲究等价交换,付出没有回报,人怎么会幸福?人怎么能主动?
对这一现实的回答是,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在中国各地仍在闪耀:不仅仅是白,一位天津的老自行车手,省下每一分钱来帮助贫困学生;不仅仅是吴菊萍敢于伸出手抓住摔倒的孩子;虽然有些老人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摔倒在地,但被扶起来的老人数量远远多于没有被扶起来的老人;白领青年在职场,压力很大。他们还是愿意为沟壑中的孩子提供免费的午餐;作为一个老人,自身条件相当有限,在社区做一个老志愿者还是很开心的。雷锋精神的生命力不变,有很多响应者,不同的是内容、范围、形式、手段更加多样化!
雷锋精神之所以还充满领袖魅力,呈现在这么多人,这么多时间,这么多场合,这么多事件中,基本上是因为人类总需要帮助别人:国家再强大,总有那么一个刻不容缓的时刻;个人再有钱,总有艰难的时候;在紧急的时候向急需帮助的人伸出援手,永远是社会的期望;法律规定了国家的责任和公民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是机构和个人的义务。但是,僵化的法律条文之间总有差距,总需要有人站出来,在紧急情况下承担更多的责任;市场经济强调等价交换,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会局限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只有无数个人不计得失愿意付出,才能体会到我是为了大家,大家都是为了我;物质条件是生活的基础,个人有权安排自己过体面的生活。但人不同于其他动物的基本特征是,物质满足后,内心仍会饥饿,幸福无法在孤立、孤独、利己中实现。参与公共生活、履行社会责任、帮助贫困者、追求高尚道德、展示自我价值、实现人生升华是小康社会后人们的必然追求。雷锋精神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植根于人性,代表了人类社会性、互惠性、善性和自我超越性的内在要求。
将公众的助人愿望引入制度化渠道
雷锋助人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应在新的社会环境中进一步弘扬。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社会主义法制初步建立,社会生活三大领域形成市场、政府、慈善,公民参与公共生活的机会大大增加,我们需要继续大力开展雷锋精神的宣传教育,同时为雷锋精神深入人心创造更多有利条件,建立更有利于助人为乐的机制。
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让更多有能力的人解决自己的问题,实现自我价值,减少困难人群,避免依赖援助的道德风险,有利于提高帮助他人的价值,保护他人的积极性,提高公益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
要严格履行政府职能,落实法律规定的公共责任,扩大公民特别是贫困人口基本权利的覆盖面,在经济承受能力范围内提高保障水平,使各种公益、志愿、慈善等体现的助人努力成为有益的补充,发挥乘数作用,增强助人成就感;
鉴于健全完善的法律制度后,公民权利义务的界限更加清晰,应保护助人者的合法权益,减少助人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风险,保证英雄不流泪流血,维护社会正义,通过大力表彰先进事迹,增强助人在社会公众中的号召力;
借助现代公益事业的理念、组织、规则和技术,为满足一定数量的社会救助需求,应科学搭建工作平台,提高组织化程度,建设志愿者团队,设立慈善基金,发展公益项目。在尊重个人意愿的基础上,将公众内在的助人愿望引入制度化渠道,动员更多人参与助人,让雷锋精神之光更加灿烂。
中国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雷锋精神作为价值取向,助人为乐作为最实际的实践方式,将伴随中国人民走上民族崛起的道路。
(作者是上海大学中国社会转型与社会组织研究中心教授)
标题:[陇文化]雷锋精神为何历久弥新?始终是中国人的道德标杆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