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金融危机重组拍卖市场版图 二代藏家在崛起
本篇文章1646字,读完约4分钟
2008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伴随着金融危机。悲观、紧张和不确定性曾经是大多数艺术品市场参与者的普遍心态。从苏富比和中国嘉德牵头的第一波市场,到佳士得和北京各大公司的拍卖会,再到以上海朵云轩和西陵印刷社为代表的大结局,伴随着金融危机,善于学习的艺术市场参与者逐渐摆脱了心理上的“阴霾”,各种艺术门类的市场状况也变得更加明朗。不知道2008年的金融危机会对世界经济版图产生怎样的影响,但这是现阶段重组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关键机遇。
"在不利的外部环境中,伟大的收藏家是可以诞生的."西泠印社拍卖总经理陆以现代海洋收藏家钱镜堂为例,说明当前的历史机遇。mainland China的艺术品拍卖市场只有15年的历史。进入较早的人大多有投资和投机心理,房地产、证券等高利润领域的人占了相当大的比例。金融危机直接导致这些人的财富缩水,影响了他们购买艺术品。鲁说,对于正在崛起的“第二代收藏家”,现在是建立自己的收藏体系的好时机。另一方面,转手的过程为中国艺术市场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鲁认为:“他们有先天的优势,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开放的观念。更重要的是,被‘第二代收藏家’认可的艺术品价值有了更高的起点。”
在2005年左右的艺术品拍卖市场高峰期,艺术品的真实性一度成为买家关注的焦点和媒体的话题。今天,当一家专业媒体再次推出大型书画鉴定话题时,上海京华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曹向东觉得:“国宝级鉴定专家越来越少,而市场专家越来越多。”无论出于何种目的进入艺术品市场的人,都是在国内外拍卖的“肉搏战”过程中锻炼自己的眼力和见识,在拍卖中“捡错”的难度越来越大。随着买家水平的提高,真实性的问题稍微初级了一点,而基于真字的高品质产品的共识往往以高价交易告终,这在现代书画领域最为明显。
香港对金融危机的反应更加直接。当世界上最富有的人面临财富缩水时,他们会失去购买顶级艺术品的心情,这极大地影响了2008年秋季香港两大拍卖公司的拍卖,尤其是古董拍卖。更有意思的是,香港佳士得之后,北京几家公司纷纷举起锤子,但在瓷器的杂拍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争夺顶地段可能只在少数人之间进行,少了一两个人对价格影响很大。现代书画的交易原本集中在内地,这一季内地古董和古代书画的人气比香港好。北京保利和师旷瓷器的杂拍场面氛围良好,保利推广的“聚财东丽日本收藏明清重要陶瓷”专场成交率较高。一位古代书画收藏家在佳士得买了七幅优秀的古代书画,几乎都比他们的心理价位低1/3。在师旷的古代书画拍卖会上,他也参加了许多作品的拍卖,但最后只买了两件。
这表明国际买家在金融危机中退位,内地买家在附近的拍卖市场活跃。内地拍卖公司以各种方式丰富市场,如回赠,信息的便捷性使得一些流通性强的艺术品不再依赖香港市场。就当代艺术而言,香港的两大公司更具国际化和亚洲视野,但在古董和古画方面已经没有那么强的象征作用了。
《乱世英雄》在任何危机中都可能行得通。2006年,中国现代书画市场的整体低迷被很多公司视为机遇,最终确立了行业地位,而金融危机则被一些经营者视为更大的机遇。艺术品市场的很多不足,更直接的体现在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已经提前整合。在最后一波市场高潮中,要么踌躇满志,萎靡不振,引领潮流,要么跟风而上,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让艺术品市场有了重塑自我的可能。原来的旗舰,以前的标杆,都需要在新的起点看清自己的定位,但后来者有机会赶上甚至超越。
这种现象从南北拍卖公司的差异中略见一斑。“在今年春季拍卖之前,上海和浙江一些公司的业绩只有北京一家公司的一半,但北京一些拍卖公司今年秋季的业绩大幅缩水。看看这些所谓的数字,没有区别。”一个接线员这么说。其实买家并不是很在意所谓的成交量和排名。不管这些数字是真是假,拍卖公司的炒作都有炒作的嫌疑,无论是公司品牌还是整个行业都没有正面效应。
拍卖公司的行业地位除了艺术和市场的专业眼光、高服务水平和不断的宣传推广外,还取决于品牌效应,所谓的品牌也可以说是一个公司个性化的东西和风格特征的体现。作者:李静
标题:[陇文化]金融危机重组拍卖市场版图 二代藏家在崛起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