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书坛画苑:牟月秋的书艺之道
本篇文章1150字,读完约3分钟
前不久,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已故著名教育家、书法家牟的书法作品集。翻开牟的书法珍品,散发着墨香,也打开了我记忆的大门。
1939年秋,我被兰州一中录取。入学不久,我在一次聚餐会上认识了教我们古文的牟先生。22年后,我被调到兰州一中任副校长。牟先生当时是任何一所中学的副校长。工作之余,牟老师经常给我讲他的学习经历,讲一些书圈名人的趣事。
牟先生自幼学习书法和篆刻。师范毕业后,在家乡小学任教10年。10年来,他一直写个不停,为笔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来在张、杨汉功的赏识下,被推荐到兰州师范大学当书法老师。1933年初,甘肃省组织教育代表团赴北京、上海留学。牟先生为代表团秘书。牟先生每到一处,都会仔细欣赏名山古刹中的对联匾额,其中有一些至今仍在拍照。他去找著名书法家请教。考察结束后,他辞去公职以卖汉字为生,去各地求学,期间在大连逗留时间最长。当时大连的日本人买了他的很多作品,牟先生的书法在日本很有名气。1961年,日本人在北京举办中日书法展览,其中有牟先生的许多作品。
解放前,牟先生因肩周炎引起手抖而闭笔。1962年以前,兰州一中的许多青年师生都不知道牟校长是书法大师。后来语文组的年轻老师开始练字。在他们的要求下,王先生指导了年轻的老师,并开始重新写作。当时,他的手颤抖得如此厉害,以至于连笔抓不到它,但经过短暂的静坐后,他开始一口气写完,当他写完时,他汗流浃背,手也像以前一样颤抖。问为什么,王先生说,安静地坐一会儿是为了聚气和集中精神,所以写字的时候手不要发抖。写完后,聚集的空气消散了,他的手又颤抖了。他从小培养的功夫,成了战胜疾病,恢复写作的好方法。
牟先生说,无论什么字体,都是点画构成的。但是点画因为位置不同,用的字体也不一样。所以读写要以点画为主。他说看字和看人一样,要坚强不软弱。所谓健康,就是有力量有活力,所谓美丽,就是端庄丰满。同样的点画,不同的人写出来之后差别很大,这是因为笔不同,技巧不同。所以送笔不回,不收笔,用心用笔,挥笔,避免两头重中间轻。用笔的时候多注意起伏,避免用鼠标的头尾。单独看字靠点画的组合,而看一幅书法作品不仅看字的好坏,还要看排版的规则,决定整体效果。
牟先生强调,经过对书法艺术的探索,楷书有了一定的基础,篆书更应该努力。《中鼎》篆书、甲骨石鼓文易记,隶书草书易记。学篆书,首先要掌握偏旁部首,剩下的字也是组合问题。不管你用什么字体写,不同的人,不同的功夫组合,差别很大。操作之美独一无二。所谓功夫,不仅仅是用手写,还要用眼睛,用心思考,才能得心应手。
每个人背后都有自己的名字。值此兰州一中建校105周年之际,编辑出版《牟月秋书法珍贵文物》是对穆先生最好的纪念,同时也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就是向先贤们学习,启发后人,发扬一中的传统。
标题:[陇文化]书坛画苑:牟月秋的书艺之道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