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纪念红军长征胜利暨西路军西征80周年大型采访报道】红军长征五过
碣石铺纪念馆
田丁讲述了红军的故事
静宁
静宁是一个古老的县城,现在以苹果闻名于中国。采访小组进入县城时,天色已晚,道路整洁开阔,路灯一盏接一盏都是红苹果,静悄悄的,正如其名。八十年前,黄土高原淳朴的静宁人曾五次在长征途中迎击红军队伍:1935年8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静宁,其中包括红二十五军和陕甘支队(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简称红军)。曾被称为中央红军。1935年9月18日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同年11月3日恢复。1936年9月至10月,一部分红军西征来到静宁西兰公路以北,二、四方面军在静宁、会宁地区成功会师,长征北上。在山梁里,在错落有致的田埂沟里,到处都留下了红军的足迹。
一个红二十五军经过静宁
1935年8月13日凌晨,红二十五军主力从安福及其周围驻地出发,在傅国栋等人的带领下,沿马家湾梁向西行进,经典韦乡龙王庙村离开秦安,到达静宁县西南神沟乡王家堡子地区休整。当天下午5点左右,我们就出发了,经过了神沟乡的孙家山,新店乡的黄林沟、任六家、黄贝湾,干沟乡的任家院、斗家渠、屯堡,七川乡的杨嘴、七川、张家小河。8月14日,逼近静宁县,数十敌人被杀。新十军第十一旅守敌旅长刘大惊,关上城门,急发电报求救。
至此,横跨陕甘两省的交通大动脉——西兰公路,被红二十五军切断。为了进一步调动敌人,部队决定继续向敌区纵深推进,连夜向兴隆镇(今宁夏西吉县)、山家集(今宁夏西吉县)飞驰,于8月17日一举攻克隆德县。敌毛炳文部第六师第十七旅由兰州派出70余辆。
红15军进入甘肃后,连战大胜,迅速北上,敌人大为震惊。7月26日至8月10日,蒋介石陆续从成都航院发出五个命令。开始时,他要求各部加强对Xi、宝鸡、汉中一线的碉堡封锁,防止红15军进入甘肃。然后他不顾省界,监督陕军各部,追击他们。他还要求51军向奉辉方向发轻截击,以围歼红15军。8月10日,
这些电报有力地证明了当时正在迅速北进的红二十五军有效地牵制和吸引了敌人,打乱了敌人的部署,有效地减轻了主力红军北进的压力。
采访小组在景宁县委宣传部外事办公室主任王敏的带领下,沿着蜿蜒的山坡驱车120多公里,来到寺河乡天宝村采访红军过景宁历史的见证者田丁。93岁的田丁虽然听力不好,但记忆还是很清晰的。他招呼我们喝水,他就开口了。
1935年8月,一天早上,红军来到老人所在的田家堡村,驻扎在周围的村庄。两个红军领导骑着大马来家里住。那时候他才12岁,还在自家院子里帮忙喂马。他记得两个红军首长的腿上伤痕累累,毒草割伤的伤口发炎了。他还跟家人开玩笑说:你们甘肃的草还咬人!父亲用浆水清洗他们的伤口,消毒并包扎。
当时舅舅对红军的到来很好奇,偷偷跑到山上看到十几个太饿的士兵用铁锅喝面糊,拉肚子特别严重,但是没有人抢人家的粮食。中午,一架国民党飞机突然来到村里,盘旋了一下,然后飞走了。没想到过了一段时间又飞回来了,这次直接在红军驻扎的地方投了炸弹。田丁说:我明明看到飞机投炸弹的时候,机身明明是要倾斜的。
老百姓种的荞麦糯米,刚收割完,都堆在山里吹得四分五裂。三名红军战士中弹,两人当场死亡,一条大腿被炸断,血肉模糊。村里一个叫雷继邦的村民把伤者抬到自己的地窖里,每天送水送饭,细心照顾。然而,由于伤势严重,这名士兵后来死亡。当时他还看到三个女红军在老远处村民积水的大坑里玩耍
水,国民党军队向他们开火,女红军躲在掩体里。至于他们的生死,后来就不知道了。
军队离开后,有五名红军士兵没有地方住。田丁老人的父亲在自己的窑洞里用麦秸铺了炕,让五个红军战士住了下来,在家里给他们做了米粉包子。有四个人应该是南方口音,根本听不懂讲话,还有一个应该是辉县或者两当人,还能交流,在家帮忙挖土豆。住了十几天,他们就走了。当他们说再见时,他们会把唯一的水壶给家人。
田丁说,附近的刘家寺村曾经收留过一个15岁的红军婴儿。他受了重伤,非常虚弱。他被刘家寺村民刘胜军救了,藏在自己的草堆里。刘胜军的妻子发现孩子的前额发烫,于是她很快给他上了洋葱炒的热汤,并把它带回家调理。
当一个孩子醒着的时候,他不会说这种语言。问他是哪里人,叫什么名字,但是问他是什么东西的时候,他会指着墙上的一幅年画上的一只猴子,然后他就知道他是属于猴子的。刘胜军根据资历和姓氏给小红军起了个名字,叫刘柯君。两三年过去了,在刘胜军家的照顾下,这个红军婴儿成长为一个坚强的年轻人,他想找到自己的部队,继续参加革命。刘氏家族很难过,但他们无法保留一颗真诚的心。刘胜军的妻子亲手给他缝了一件中式胸衣,还特意做了一双新鞋。背包里装着炒面和一些散兵游勇,送红军宝宝回部队的路上。这一走,再也没有他的消息。
20世纪70年代,静宁县委书记刘惠昆外出参加会议,接到沈阳军区一位高级领导的电话,问他静宁有没有叫刘嘉吉的地方,是否认识一个叫刘柯君的人。田老还记得有人开着军车,带着四个警卫来到当地。他们也在找一个叫刘嘉吉的地方,但是没有这个名字的村子,也没有人回来。现在回想起来,可能是被救的红军误把刘家齐当成刘家齐了,而且因为他呆的时间短,名字也没出现在家谱上,所以一时找不到刘柯君这个名字。
事实上,这个地区还有其他红军战士住在这里。田老说,他们后来在当地生存下来,甚至结婚生子。其中一个叫谢长兵,解放后当过当地的乡镇长,另一个四川兵,姓李,因为编筐编席等生活用品手艺好,在周边很受欢迎。他们中的一些人一生都住在这里。
告别田老,我们去了寺河乡周岔村,在那里认识了周子杰。老人还证实,他小时候和在红白喜事上吹唢呐的父亲去邻村,遇到了长征时留在那里的红军。
在一路推进的过程中,红二十五军在宣传和群众动员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红军经过的地方,当地人民由怕红变为红,为中央红军和其他主力红军北上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施婕·白朴·马救世主
1935年9月27日,红军陕甘支队长征到达通渭县邦洛镇时,决定以陕北苏区为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10月2日,红军占领通渭县后,蒋介石紧急抽调10万兵力,在西兰公路和六盘山地区设置两道封锁线。当晚凌晨3时,红军紧急离开通渭县,以便迅速越过西兰公路的封锁。
陕甘支队管辖的三个纵队分三路向碣石铺进军。10月3日,该支队右纵队进入景宁县四合乡水岔,经过红思乡的马岔、四合、吊岔、红思,在界石铺七岔村冯佳大庄扎营。右边三纵队到达朱家山、水峪、上河扎营。中路第二纵队是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由叶剑英、邓发、张、蔡、罗瑞卿指挥。中央领导、、张闻天、王稼祥、、杨、张、当晚就在碣石铺扎营,住在碣石铺街(现位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碣石铺纪念馆)以北的一个富裕的住宅大院里。
因为红二十五军打下的群众基础,陕甘支队到了碣石铺地区,看到红军从远方来了,农民纷纷欢迎。红军天天上街跳秧歌,说快板,给群众表演文艺节目。
10月4日上午,红一方面军侦察到国民党当局从Xi安向毛炳文部运送食品、服装、鞋袜的车辆10余辆,并立即组织一个精锐士兵连在高家堡至碣石铺的公路上进行伏击。中午,十几辆马车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带着实弹进入包围圈。红军缴获了大量军用物资,全部运到了碣石铺兵团。红军还向穷人分发了一些掠夺来的毛巾和袜子。当地人称寺院为庆生楼,后改名为红军楼。
根据毛主席的警卫陈昌奉的回忆,1935年10月5日凌晨,拴在主席家门外的白马突然好像受惊了,前脚抓地,嘶叫个不停。陈昌奉向毛泽东报告了这一情况,他觉得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立即命令全军撤离。拂晓时分,陕甘支队离开碣石铺,向东湾、中寨山路溜达,向北向兴隆镇、山家集一带进发。在队伍撤离后不久,国民党毛炳文军的三个团从西南15英里处追赶碣石铺,但救了一个空.这匹白马的塑像现在就在界石铺纪念馆毛主席住过的朝东朝西的房间旁边。
山甲是回族聚居区。为了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毛泽东在边石店教育干部和士兵,不准吃猪肉和猪皮做的饭菜和器皿。为了让毛主席吃好一点,警卫陈昌奉特意为他准备了半袋猪肉炒干粮,但主席坚决拒绝了。无奈之下,陈昌奉把这半袋当时极其珍贵的猪油干粮送给了当地的汉人。八十年过去了,曾经装满干粮的口袋还在毛主席睡觉的土炕上。
采访团参观碣石铺红军长征纪念馆时,当年的一切都显得历历在目。在红军大楼下面,一尊小红军的雕像特别引人注目。他就是余鑫源,静宁人的英雄典范。于鑫源参军时,是静宁县碣石铺镇水峪子小湾村的一个13岁的牧羊人。红军经过静宁时,于鑫源从地主家赶了200只羊,一路跑到红军头上。他说:“房东跑了,他家这200只羊就交给你了。请带我去参加红军!”红军团长看到年轻的余新远态度坚决,就接受了余新远。虽然余新源的名字鲜为人知,但他与历史上众所周知的著名战役密切相关。曾出现在平型关大捷、黄土岭战役、琅琊山反扫荡、百团战役、辽沈战役等战场。他参加过500多次战斗,获得过7次战功,被授予抗日战斗模范称号。在著名的黄土岭战役中,余新远的左腿被日军机枪打成马蜂窝,白求恩大夫亲自为他做手术,避免了截肢的不幸。同时也是雷锋同志入伍入党的介绍人,推荐当代雷郭峰益铭参军。退休后的20多年里,他做了4300多场讲座,涉及部队、工厂、农村、党政机关、大学、中小学、社区街道等。,拥有430多万听众,总行程超过2.5万英里。
红军长征走过了五次静宁,留下了许多感人的革命故事。那些曾经传播生死与苦难的人,永远无法湮灭静宁儿女战斗到底的英气与决心。今天的景宁人,依然吃苦耐劳,为幸福生活不懈努力。(感谢景宁县委宣传部部长王敏、党史办公室副主任刘淇提供材料及陪同采访)兰州晚报蔡宁珍田晓东练习生张/地图
标题:[陇文化]【纪念红军长征胜利暨西路军西征80周年大型采访报道】红军长征五过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