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王志安与马家窑文化(二)
本篇文章4867字,读完约12分钟
听了王志安坎坷的人生经历,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他在20世纪80年代初因为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而突然锒铛入狱,在很多人面前迈出了勇敢的一步,他其实是市场经济最早的引领者。20世纪80年代初,当人们对大锅和铁板碗还心满意足、习以为常的时候,王志安怎么能勇敢坚定地走自己已经选择的路,义无反顾地走下去呢?在王志安回忆起他的童年和学校生活后,我从他的家人,尤其是他的母亲那里找到了答案。
王志安的家在马家窑河对面的中营村。这里的人勤劳、淳朴、守旧,但却过着踏实、富足的生活。50年代初,这里的农民虽然还远未丰衣足食,但家家户户衣食无忧,人人无忧。劳动者的笑声和歌手带着“花”的高声歌唱总是从田野里传来。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国农民最难忘的记忆。
在这个地方,50年代中后期,出现了一个传奇人物,王华华(本名),让当权者头疼,让人开心。这是王志安的妈妈。虽然半个世纪过去了,但是这个普通农村妇女在一个特殊时代的故事仍然让人感动。
“领导之间绝不能互相矛盾”,这是当今很多人生活中的一个原则;破了这个规矩给你小鞋穿也就小事一桩。闹不好,马上走人,把盘子碗砸了。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这样一个老气横秋,一个字都看不懂的女人,最后却要在台下成千上万的农村基层干部和普通农民面前尴尬收场,真是不可思议。他的勇气、胆识和智慧,不仅让当时在场的基层干部和农民瞠目结舌,也让后人肃然起敬。出生在王志安的这个家庭原本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农民家庭。20世纪50年代,这个家庭的主要成员是父母、妹妹和上小学的王志安。父亲是一个执着、朴实、敬业的铁匠。为了生计,他常年在县城的铁社工作。田间的农活和家务自然就落在王志安的母亲一个人身上。幸运的是,这位能干的母亲性格坚强,不仅聪明,而且农活也很出色。站在地上,是绿色的,王家的农活不亚于邻田的庄稼。在年轻家庭主妇的照顾下,王一家过着幸福的生活。
然而,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场全国性的农业合作社运动开始了。这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巨变,中国高层的意见也不一致。根据《聚焦天安门广场》一书,当时的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邓子恢向中央建议,根据强迫农民加入社会、侵犯中农利益和急进的趋势,全国合作社运动应在十至十五年内完成。在另一次演讲中,他还幽默地说:“农民不是天生的社会主义者。农民的社会主义意识主要靠眼睛,而不是耳朵。”然而,毛泽东并没有接受邓子恢的意见。他认为,合作转化的速度不是快,而是慢。他建议在56年内将合作社的数量在65万的基础上增加一倍,达到130万。
50年代中期,毛主席的话不是一句顶一万句,一句就是一句;但是,这句话,如果说重了,马上就成了各级干部的意志和农民兄弟的“自觉行动”
对于绝大多数中国农民来说,随大流是计划经济时期很多人的惯性思维方式。只要是干部说的,绝对没有错。然而,王志安的母亲,一个相信眼睛比耳朵更重要的农民,认为最好还是自己去做。在全面合作之前,有条件走互助合作的道路。没有一个既无劳动力又无经济实力的之家愿意联合起来,于是王氏家族走上了一条单干之路。1956年,合作成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但王志安的母亲在独自工作几年后不愿加入俱乐部。特别是58年后,不管干部怎么动员,都不会加入社会。就这样,王志坚成了著名的一人家庭。
那时候“阶级斗争”还没有“年年月月天天讲”,阶级斗争的弦还不是很紧;但是玉井乡就有这样的独门独户,对于一些干部来说是很不愉快的。由于知望家是中农,农村干部在执行政策时也不像60年代那样左倾,所以没有走得太远。不过无形的压力王家还是能感受到的。王志安的父亲因独自在家工作而被单位解雇,回家成为一名个体工匠。
1957年,是中国当代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一场反右斗争,冤枉知识分子55万,杀害家庭55万。这一年,王家高兴得从天而降,年仅13岁的王志安在全国少儿书画大赛中获得一等奖。这个让学校光荣、让校长高兴、让同学羡慕、让村民骄傲的好消息,让王志安成为了一个著名的小画家。
1958年大跃进期间,小王志安在四个乡镇和八个邻居中成为特别受欢迎的人。在牛皮吹上天的那个年代,虽然13岁的王志安不知道身边发生了什么,但他却能根据诗人丰富的想象力,画出让专家惊讶、让村民惊讶、让干部满意的壁画和海报。他的聪明才智和绘画天才让村民刮目相看。世界各地的文化站争相邀请他绘画,王志安一度成名。此时,他的画也出现在省内外的许多报刊杂志上,如《中国青年报》、《甘肃日报》、《甘肃农民报》、《文化咨询》等。1958年6月,他的一幅长长的彩画发表在省文化厅主办的刊物《文化咨询》的封底和封面上。他越来越出名,省文化厅厅长王彪也专程去临洮看望这位中国著名的小画家。
如今,人们比历史上任何其他时期都更加重视教育。父母从小就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陪孩子去“少年宫”,拜师寻师,以此来实现自己成为天才儿童的梦想。但是,很多家长忘记了爱因斯坦说过的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在很多孩子学习被动,更何况孩子的负担创造了历史最高。这是目前早期教育中最可怕的事情。事实上,王志安的年轻人已经取得了成功,现在他在绘画界很有名。这完全不是办法。他的成功之路对很多父母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学习。就物质而言,王志安的童年远不如现在的许多孩子,但就成长环境和精神而言,王志安的童年比现在的许多孩子快乐得多。课业没有负担,但学习充满乐趣,这是现在的孩子想都不敢想的。王志安有一个温暖的家。由于两兄弟早年夭折,童年时父母照顾王志安,这无疑让王志安感到如鱼得水。虽然王志安的母亲是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农村妇女,但她聪明而有才华,在绘画、刺绣、剪纸和粘贴方面没有困难。在三四岁的时候,王志安经常依偎在妈妈身边看她画画和刺绣,当她看到更多的时候,她会自己画画。看到他热爱绘画,他的母亲给了他一支笔,并做了一盆红粘土泡水让他学习绘画。这幅画失控了。他不仅把所有能画的地方都画完了,还毁了爷爷喜欢看的《玉英雄》。甚至他家里的门窗都挂满了王志安的小油画。理论上,这是一场大灾难。如果你不跪下,你会被打两巴掌。但是王志安的母亲既没有责备他,也没有打他。她用抹布把门窗上的画擦掉后,给王志安带来了一壶红粘土水和一支钢笔。
当他在王志安上学时,他强烈的创作欲望让他第一次为到处涂鸦付出了代价。他妈领着他报小学就是这么回事。这个小学离他家很近,校长出奇的严格。在报名的那天,小王志安有了再次创作的冲动。当人们没有注意的时候,他拿起笔,把它画在学校的门窗上。校长怒不可遏,坚决拒绝接受这个刁蛮的小捣蛋鬼。因此,王志安不得不去离家五英里的汤泉小学上学。
汤泉小学的校长很慷慨,喜欢有特殊技能的孩子,所以王志安的画可以派上用场。他的画经常出现在学校的黑板和墙报上。他也越来越爱画画了。除了上课看书,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花在画画上。有时候他很久不吃金属薄板桌子,他妈妈也不打扰他。等他放下刷子的时候,盘子里的食物已经凉了,他妈就热了或者重做。
兴趣爱好对早教的重要性,名人有很多名言警句,不必赘述;然而,王志安成为中国著名的年轻画家,给了人们太多的灵感。受母亲的影响,王志安小时候对绘画有浓厚的兴趣;在母亲的鼓励和支持下,王志安对绘画越来越感兴趣,她的画也越来越好。汤泉小学宽松的环境和校长毋庸置疑的办学理念,充分发挥了王志安的绘画天赋。学生们羡慕的目光和老师们的期待让他不甘平庸,必须走出家门才能成功。这是少年知望安的成长轨迹。1957年获全国少儿书画大赛一等奖,这不是偶然,而是事物发展的必然。
在57年和58年,这是知望家族最美好的两年。第一,的名气赢得了人们对王氏家族的尊敬;一是单干在1958年大跃进期间充分显示了它的优势。1959年的大饥荒开始显现迹象。很多农民肚子咕咕叫的时候,王氏一家就吃吃喝喝,日子过得比谁都好。这让心烦气躁的公社书记难以忍受。因此,采取更严厉的措施成为掌握权力的公社书记的唯一选择。这时,王志安正在县城的一所中学读书。当他周日回家时,他把大字海报贴在墙上和门阶上,这让王志安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甚至连在邮局工作的老朋友和他偶尔的称呼都会被质疑。
这是1959年公社的一次重要会议。公社的基层干部和数千名农民代表坐在观众席上。批评的对象自然是王志安的母亲,一个让公社书记头疼的单身家庭。20世纪50年代末,在人民公社化的胜利结束之前,庐山会议的硝烟再次升起空.这位经历过政治斗争的公社书记直觉地感到一场风暴即将来临。他首先收紧了自己权力范围内的阶级斗争。然而,这只是一场迫使王志安母亲屈服的口水战,并没有伤害她的血肉。
“王华华,你为什么不加入俱乐部?”公社书记先声夺人,首先。
王志安的母亲毫不示弱,抬起头说:
“我的庄稼长得比公社好,我凭什么加入公社!”
这句话一落地,台下哑然无声。公社书记一时语塞。
“我的庄稼长得很均匀,但是公社的地里却看不到庄稼。我们家的盘子都准备好了,我们坐在自己的坑里吃。公社的钣金,这么小的小老婆还要背着钣金缸到很远的食堂去玩。当时阴天下雨,她在路上滑倒了。汤撒了一路,她只好瘸着回家吃。说说你们公社吧。”
观众中有些农民忍不住想笑,但又不敢笑。因为这个有权有势的女人在台上说的都是事实,都是自己的亲身经历,都是58年来想说却不敢说的话。突然,公社书记拍了拍桌子,大声喊道:“你胡说八道!”会场里的The/きだよきだよ/gas已经凝固,大家都不知道接下来会怎么表演现在的场景。
的母亲毫不畏惧地重重拍了一下桌子,走上前去站在公社书记面前说:“哈(大概)你胡说八道!”然后她用1956年村干部动员她加入社团时说的话作为炮弹,对公社最大的官员发动猛烈的反击:“当初你们动员我加入社团时,毛主席说:‘自愿加入社团,退出社团是自由的。’不加入社团,可以和农会竞争。现在我的庄稼比俱乐部里的好。连苏联老大哥都是独门独户。我的庄稼比社会上的好。为什么我不能一个人去?”公社书记面对这个心软心硬的农村妇女的简单事实,无言以对。观众先是盯着,然后沉默,接着“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哄堂大笑,于是批评会散了。
会后,王志安的母亲得知自己的驴被牵到了队里,便扭着脚走到队部,解开拴驴的缰绳,对驴说:“这不是你的家,我们的家不在这里。祝你玩得开心,秋!回家吧!”就这样,她把她的驴牵回来了。从那时起,王志安的母亲就像她童年时的王志安一样,成了一个名人。不同的是,村民们认为王氏家族的女主胆大妄为,敢说她是一个不畏天地的女英雄;但是那些愚弄她的人把她描绘成一个可怕的怪物。
因为王家是中农,不能再抓,不能一次次被碾压。无奈的公社书记把这个麻烦的女人告诉了县委书记。一天,县委副书记坐车走进了王家。他上下打量了女主人一会儿,说:“人家说你很可怕。我觉得你不可怕。”对方说:“我没什么好害怕的,我不是怪物。”“那你为什么不加入俱乐部?”对方说:“自愿加入俱乐部,自由离开俱乐部,是毛主席的主意。我的庄稼种在前面,凭什么要加入社团?”县委书记见女主不是不讲理的人,就笑着说:“那你继续比赛,输了一天就加入俱乐部。”
20世纪60年代初,当人们从饥饿的阴影中走出来时,阶级斗争的弦一天比一天紧。没有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单身农民知望安第一个首当其冲,终于穿上了公社书记精心为他们做的铁鞋。以“斩断资本主义尾巴”的名义,团队带走了母亲用来养家的缝纫机。强壮的母亲没有低头拿起锤子和父亲搏斗;没过多久,铁砧又被抬走了,王家不得不节衣缩食。这个时候,我父亲被说有反革命的嫌疑。
王志安1964年高中毕业,面临人生的选择。虽然他很有野心,虽然他名列前茅,虽然他是一个绘画天才,但他已经被大学拒之门外了。不是说他考的不好。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关注他的高考成绩绝对没问题。后来,知望安和许多有过同样经历的学生意识到,默认政策会将“家庭背景问题”的候选人归入另一类,无论他们表现如何,都不会被录取。王志安的家庭陷入困境,当然很难逃脱。在他漫长的一生中,他第一次遭受了致命的打击。
(本文图片由马家窑文化研究会提供)
标题:[陇文化]王志安与马家窑文化(二)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陇文化]孙克书法展在兰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