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邓贤《父亲的一九四二》讲述中国学生军抗日悲歌
本篇文章928字,读完约2分钟
新华社北京9月20日电著名作家邓贤的长篇小说《父亲的1942》研讨会19日在北京召开。
在《大国的灵魂》反映了中国远征军的全部历史后,邓贤开始以传记的方式描述父亲的抗日战争。根据父亲的口述,父亲的记录,以及大量的采访和史料收集,他真实地再现了父亲和战友们在印缅战场和中美联军并肩作战时所遇到的一点一滴。邓贤的父亲邓亦舒,在历史与人性的巨大冲突中迅速走向成熟。同时,部队里军官极度矛盾的意志,军官的腐败,战友之间的矛盾纠纷,人性的丑恶也让他迅速成长。可以说,在《父亲的1942》中,邓贤不仅写了家庭和战场,还触及了父母的精神核心,如少年成长、幻灭和英雄情结。
这本书和远征军题材的《我的头和我的使命》一样,也是一部群像小说。邓贤不仅努力塑造父亲的形象,还塑造了几位父亲的同学和战友。大多是富二代,官二代,名门望族。当时在校学生享受国家免服兵役的政策,所以上战场是最违背父母和家人意愿的。然而,正是这样一群大中学生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独一无二的学生军。去印缅战场,赢得最后的胜利!在这些学生中,20%受过大学教育,50%以上受过高中教育,约四分之一在高英文英语水平良好或能力较好。这是一支真正的高学历知识分子大军,其高学历在当时的英美联军中无人能及。
其中,父亲的同学老余是文学中最光辉的形象。他父亲是国民政府国防部的高官,所以深谙军事官场。在战场上,他开枪射伤了自己的腿,以避免死亡的危险。战后他忙着偷军用物资为自己积累资本。与父亲正面的阳光相比,他是一个思辨的人物,但在某种程度上,他代表了历史和人性的真实,也代表了某种意义上的文学成功。
作为著名的抗战作家,邓贤一直从更广阔的视角和更深刻的历史背景关注抗战历史和人性的波澜。这一次,他延续了以往的创作风格,史料严谨,线索清晰,气势磅礴,激情喷发,同时又增添了家族史的细腻和温情,使作品具有高度的可读性和艺术性。
当天的研讨会上,邓贤说,这本书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印缅战场。全书写了三年,是他家系列的第一部。
邓贤说,写这本书主要想表达两点:第一,在国家和民族危亡的时候,中国知识分子要行动起来,成为国家的脊梁。你不能只是喊口号,你必须采取实际行动,包括你自己的血和生命;第二,要善于学习,武装自己。
标题:[陇文化]邓贤《父亲的一九四二》讲述中国学生军抗日悲歌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