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文章学通论》之我见
本篇文章1047字,读完约3分钟
王力
西北师范大学任绥虎教授10年撰写的《文章学通论》近日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近年来文章学研究的一个显著的新成果。
《文章研究通论》(以下简称《通论》)共54.8万字,系统论述了中国语境下文章研究的原则和写作方法等诸多问题。它涉及到文章的概念和出处;传统文学理论与道家思想;文章动态传达的系统构成,风格的表达与区分;文学精神的内涵和意义;文体分类的历史发展及相关原则、标准和方法;文章的功能和目的;作者的素质、修养和知识结构;文学与人的复杂对应;文章的价值构成、分析与评价。这本书的主要特点是既有理论的渗透和覆盖,又有实践的指导和可操作性。
笔者认为,《通论》对文章在现代社会传播的启示意义在于对写作方式和写作风格两个问题的阐释和探讨。
文学与道教理论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总纲,其中包含了天人相应、天文与人文的关系,展现了早熟农耕文化所持有的宇宙观和文化观。从现代文化的角度重新解读后,明道写作、承载闻道、传教的命题仍然可以成为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笔者认为,洪法文的道有三个层次的内涵:一是辨道,即对道的认同,将道纳入价值理性的天平进行平衡,通过分析、解剖、判断,找出其真实性;二是对道的解读,即对被辨析的道的解读、解释和介绍,目的是认识和理解这一文学之道;三是传教,即传播、宣传、弘扬,使人们更好地掌握和运用道,使道发挥其内在功能。作者通过一首诗《文道颂》,作了这样一个简洁的表述:书约为始,章句皆名。文知之道,体行之道。说事情,争辩,传达感情。新风化,繁荣文明。显然,它的意义在于我们传统文化中的文学和道家思想。
《通论》的文风讨论也成为全书的一大亮点。作者从正反两种价值观的差异来探讨写作风格。也就是说,文笔蕴含着价值判断的内涵。优秀的文风可以促进文化发展,而糟糕的文风则会阻碍文化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不可能把文章写作当成一种形式技能意义上的学习。语言源于作者的教育,写作方式表达作者的思想,风格体现作者的个性。人与文本参照的评价机制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文本功能的引导和修正问题。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现代网络传播的发展,作者有必要纠正自己写作风格的价值。
文章的传播是一个动态系统。《通论》在讨论问题时,注重宏观思路与微观细节的结合,注重理论探索与实际操作的兼容。在整体有序的论证中,还插入了相关写作知识的介绍,旨在帮助读者提高写作能力。尤其是对于从事写作工作的人和大学生来说,阅读这本书可以帮助他们理解文章的原理,掌握文体常识,提高文字和篇章的修养。
标题:[陇文化]《文章学通论》之我见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