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文化·读书】天行者(图)
本篇文章1586字,读完约4分钟
在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有很多事情值得回忆和反思,有些事情让人觉得冷,是因为伤了人的心;但是有很多东西让人感到温暖,因为它们震撼人心。私教是这一时期的特殊现象,是一个能给人带来温暖的群体。据说,曾经有大约400万民办教师,分布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他们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把自己的青春、汗水甚至生命献给了中国的教育事业。
本人农村人,小学受私教多年。那些老师拿着最低的津贴,承担着最重的任务——不仅要教书,还要种地,但他们给偏远农村地区的孩子带来了希望和知识。有些老师直到最后都没能成为公办教师,成了他们终生的遗憾。多年前,刘兴龙用一架凤凰琴反映了民办教师的生活、工作和梦想,引起了社会的关注。甚至有人称他们为“20世纪下半叶在中国土地上默默耕耘的民间英雄”。这个标题我个人是赞同的。据说有一对年轻的民办教师长期以来一直用这项工作互相取暖。刘醒龙的小说《天行者》也是针对私教的。我被小说中描绘的人物和故事深深打动了。现在很多小说以新颖的题材和题材取胜。久而久之,这样的作品就不那么受欢迎了。真正能打动人的作品不多,但天行者能打动读者。
天行者的故事很简单。它讲述了偏远山区的凌洁小学的几名私人教师的故事。期待已久的老师有三位:俞校长、邓、孙。他们都是当地人,在凌洁小学当私人教师。他们对自己的工作非常投入。比如,他们每天放学就把学生送到家门口;比如每天放学前后都要升国旗降国旗;比如俞校长每天安排住得远又不能回家的学生住在自己家里,给他们做饭洗衣服……可以说是非常合格的老师。然而,他们的地位使他们的生活变得困难。每个月的收入都是村里出的,村里的管教站只给适当的补贴。但是村里的经济情况很不好,村长与之冲突,经常拿不到长期津贴。所以,他们心中最大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公办教师,但是成为公办教师的指标非常有限。这些年来,他们的梦想一直落在空身上,最终他们甚至不相信这样的好事会落到自己身上。
但是,好几个这么偏僻的地方的民办教师,做出了一些让人感动的事情。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约定,就是要转公就一起转,否则谁也不转。所以转公的指标已经被别人占了。他们当然有抱怨甚至愤怒,但最终都认为,得到转岗指标的人比他们更需要他们。他们仍然默默地工作,期待着奇迹。正是他们这种简单的感情感动了几乎所有与这所学校有关的人,包括乡镇教育站的万站长、蓝飞、夏雪、罗宇,一个教书的大学生,省政府的叶主任,蓝飞的母亲蓝晓梅,以及一大批村民。他们都被几位老师的行为和境界所感动,总想为学校做点什么,为他们成为公办教师做点什么。
作品其实描述了几位私教的高尚人格和献身精神,以及他们激励人心的力量。这种性格和奉献在他们生活的时代是真实存在的,是可以被人感受到的,所以也是可以感染人的。作品在一种不浮躁不张扬的氛围中关注普通人的命运和中国的教育,这是非常难得的,也是作家对一种性格的坚持:人的性格和艺术的性格。对于这样的坚持,可能有人觉得很傻,而我觉得可能是中国文学真正的希望。
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不封闭的。天行者还涉及到很多社会现象,比如打工潮,比如建筑质量等等。通过这些现象的对比,增加了几位私教的尊重,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的变化。最后,由于上层阶级的关注,私立教师最终将有机会成为公立教师,这可能使他们的长期梦想成真。
小说语言很干净,几乎没有多余的表达。人物语言和叙事语言在比例和揭示人物内心感受方面恰到好处,没有超越人物、环境、氛围的浮华表达。这是一个成熟作家的重要标志。
我一直认为,小说只有写在人心里,才能得到读者的喜爱。在小说中刻画人物,不仅要写外在,还要写人物的性格、心理、素质,否则作品可能会流于表面,生命力不会长久。在轻故事、轻人物塑造的文学潮流中,刘醒龙并没有追随所谓的潮流,而是坚持文本的内外多元建构,以相对传统的方式进行创作,关注现实问题。所以相信会受到读者的喜爱和学术界的密切关注。
标题:[陇文化]【文化·读书】天行者(图)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