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韩浩月:韩寒主编的刊物能不能有个魂
本篇文章931字,读完约2分钟
在新兴的青年文学杂志中,郭敬明主编的《小说》发行量最大,影响最大。青年文学作家办期刊,《小说》无疑是先行者和示范者。说得难听点,明孝茜的《智公主》、张悦然的《鲤鱼》、蔡骏的《悬疑智》都是跟风,尤其是饶雪漫的《最娘》。
《小说》之所以畅销,首先是因为《金满国》在图书市场上的巨大号召力,其次是其背后强大的营销团队。所以后来者都遵循这种模式——每一个成功的青年文学作家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出版机构。他们合作的目的很明显,就是为了经济利益而跑。好在这些合作者顶多用“推新人、推新作品”作为掩饰的借口,而不是被贴上“文学理想”的标签。
如果我们承认“文学理想”在这个时代就像一个笑话,当我们回头看年轻的文学作家争相办刊时,就会更容易接受。这一代作家从写作之初就彻底改变了一切与写作有关的东西。对他们来说,文学是一张白纸,可以写下任何东西。他们应该重新定义文学,包括主动或被动地接受文学的商业化。而且文学的功利主义渗透到了写作圈的每一个角落,青年文学作家办杂志最大化个人价值,不仅无可指责,而且理所当然。
从社会思想解放和活跃文化市场的角度来看,青年文学作家编辑的杂志较少受到意识形态的束缚,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文学创作的自由表达,积极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另外,如果放弃用传统的文学价值标准来看待这些出版物,我们会发现,它们的畅销不是作家和出版商引导的结果,而是读者、市场或时代的选择。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学选择,这是由生活方式、社会思想和价值取向的合力决定的。
内容大同小异,大多是青春伤感,“快餐”特色明显,缺乏思想内涵...对新兴青年文学期刊的批评主要集中在这几点。这些目前显而易见的缺陷,也应该引起这个产业链所有从业者的重视。现在这个行业已经初具规模,不妨多关注精品,在形式和内容的多样化上多下功夫,少做“抱筐待鸡下蛋”之类的事情——无论商业化程度如何,文学创作至少应该是情感和灵魂的凝聚,而不是工业化流水线生产的再生产。据说韩寒主编的杂志很快就要和读者见面了,这是个好消息。韩寒可能会带领青年文学出版走上第二条道路,为这个出版领域注入一些思想和个性。只有这样,未来年轻人接手的各种出版物才能真正有能力接手上一代出版商的枪,才能让人对中国出版业的国际竞争力充满信心。
标题:[陇文化]韩浩月:韩寒主编的刊物能不能有个魂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