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评:《功甫帖》或引发文博系统信任危机
本篇文章867字,读完约2分钟
关注事件:刘益谦获海外苏轼《功夫帖》
核心观点:如果文化专家在市场上频频失足,不仅丢面子,还会共同损害博物馆的形象和品牌,进一步损害公众对整个文化体系的信任。
2013年底,一本只有9个字的字帖引起了争议。这场论战从去年开始到今年,再到后来被定性为民间收藏对抗官方鉴定,顺便从一个专业小众话题提升到公共领域的争论焦点。
事件的起因是收藏家刘益谦以5000多万元从海外拿下苏轼的《功夫帖》。随后,上海博物馆的三名研究人员发声质疑这条领带是假的。随后,刘益谦发表了一份名为《资深黑》的新闻稿,三次感谢尚波,随后来自尚波的专家发表学术报告进行详细解释。到现在,这个事件还在持续发酵中。
正如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研究员冀涛所说,关于苏东坡的书法作品的真实性,也许只有占中国人口0.000%的人有发言权,而其他人则在看热闹。的确,对于普通人来说,真正理解上海大学三位研究者的研究报告并不容易,长达一万多字,但没有人能理解刘益谦的三种说法。在《我的烦恼与帮助》的声明中,刘益谦甚至爆料了。有知情人士说,这个帖子早些年就出现在博客上,后来从博客流出。刘益谦也做了大胆的猜测。这个复杂的原因是否与尚波官员的草率声明有关?这样的猜测立刻引发了连锁效应。《功夫帖》在中国是从哪里来的?你在上海呆过吗,如果在上海出现过,是怎么离开的?功夫帖的真实性被暂时搁置,博物馆文物的收藏、保管乃至流失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接下来可能是公众对文化和文化体系的信任危机。
博物馆一直致力于收集、收集、展示和研究人类文化遗产,并为公众提供教育服务。但是国内很多博物馆和美术馆都变成了大型展厅,缺乏对藏品的管理和研究。但随着一贯守信用的老专家相继去世,博物馆和美术馆人才缺口很大,刚毕业的人才还处于纸上谈兵的阶段,缺乏决策的主心骨。但近年来,在汉代,玉凳、金玉服等事件中,也有博物馆专家贪得无厌的影子。目前“工夫帖”事件尚未完结,追究责任为时尚早。然而,如果文化专家在市场上频频失足,不仅会丢面子,还会共同损害博物馆的形象和品牌,进一步损害公众对整个文化体系的信任。张硕
标题:[陇文化]评:《功甫帖》或引发文博系统信任危机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