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重男轻女的逻辑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本篇文章2896字,读完约7分钟
文章摘自《村里的中国》一书。在中国农村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最终会反映在村民的婚姻、家庭、生育和性别上...[系列内容]
一、故事
周大哥,L村的一个普通农民,今年五十多岁。我这辈子没读过几年书,主要靠种地为生。L村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叫:跟着老八(周达哥排第八),种不种。也就是说,你看看周大哥今年种了什么,你就跟着他种什么,肯定会有好收成,卖个好价钱。因为周大哥总能把握住市场经济的脉搏,他在附近十里八乡很有名气。这些年来,一些不了解真相的人甚至传言他有先见之明的能力。对此,我们特意询问周大哥是否“睁开了眼睛”。他尴尬地笑了笑:“没什么,你看今年大豆价格低,明年肯定会少收成。如果明年庄稼少了,价格不会涨吗?”多么简单的逻辑,多么睿智的逻辑,就是这个简单睿智的逻辑,给L村的周哥留下了更有趣的轶事。
这个故事其实发生在二十年前,周大哥还是个三十出头的年轻人。听村里的老人常说,当时周大哥的家庭生活很幸福,周大哥的恩爱在村里很少见。但让周大哥和周嫂一直后悔的是,他们没有生儿子,而是一口气生了五个女孩。每次周伟怀孕,周大哥都满怀希望地期待着他的第一个儿子的出生;每次周嫂生孩子,周大哥得知他们又生了一个女儿总是很失望。对于周大哥,他有强烈的重男轻女倾向。不然像他这种经常有自己冷静独特判断能力的人,也不会轻易注意到他喜欢男生。其实我们一直都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周大哥在很多情况下都能保持冷静,有自己的判断。比如他种不出的东西,他从来不随波逐流。为什么他在重男轻女这件事上只表现出这么强的从众倾向?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问过周大哥本人和同村的人,他们的回答大多是同义反复,往往无助于解释这件事。他们总是强调男孩对农民有多重要,所以他们更喜欢男孩。但是根据我们的判断,我们认为因为周大哥和村里其他人更喜欢男生,所以男生对于农村家庭的意义被无限夸大了。其实就是这种对男生意义的人为夸大,这种夸大的意义已经在一定范围的人群中获得了共识。这种有意识的夸张,慢慢地从男孩头上耀眼的光环变成了男人脖子上沉重的枷锁,让这个圈子里的任何一个人,不管他有多聪明,有多与众不同,都受到了它的影响。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特立独行的周大哥在重男轻女这件事上和身边的人出奇的一致。
耐人寻味的是,虽然周嫂和村里其他人都很清楚周大哥一直盼着生个儿子,但周大哥从来没有因为周嫂没能给自己生个儿子而对周嫂表示过任何不满。相反,和农村大多数丈夫的做法不同,当他得知周嫂又生了一个女孩时,周大哥总是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甚至亲自为周嫂洗衣做饭。这些动作对于很多一辈子没碰过炉子的农村老公来说都不容易。总之,周大哥的所作所为,至少,一直让周嫂在周大哥、全家和村里的外人面前感到羞愧,因为她没有任何男孩子。
周大哥之所以能为村民津津乐道,在于他对妻子周骚的态度。妻子接连生下女孩后,他很快就以一个男人的心态感受到周围人给妻子的压力。聪明的是,他一直在灵巧地化解他和妻子身上的无形压力。他把不正常甚至是不可理解的行为传递给别人——妻子生了女孩后,他没有像大多数农村丈夫那样冷眼看着妻子,而是微笑着和她打招呼。不仅有效缓解了妻子的心理压力,也缓解了自己的心理压力。就像他事后说的,如果他当时带头给妻子施压,看不起她,别人会更看不起她,看不起自己。可见,在农村,有些生女孩的妇女是被看不起的,丈夫要承担很大一部分责任。如果农村的丈夫可以借鉴周大哥的做法,不一定会降低重男轻女的程度,但是农村女性生男孩的心理压力一定会降低,感受到的各种外在和内在压力一定会降低。
五六年过去了,周嫂第六次怀孕了。周大哥照例焦急地等待着,热切地期待着。听说他儿子现在的名字是孩子没出生的时候怀上的。十月怀胎,生过一次,可偏偏那天周大哥不在家,去地里平整土地。其实我们更愿意相信周大哥是有意识的回避,因为他一次次的失望让他几乎不再有勇气在第一时间面对现实。婴儿顺利出生。当接生的医生告诉周嫂她生了一个男孩时,周嫂反复问别人她是否真的生了一个男孩。接连不断的“打击”已经让她怀疑自己的“能力”。
这个故事有一个细节几乎在所有版本中都是一致的。就是周嫂生完孩子后,反复问别人是不是生了男孩,虽然别人反复告诉她确实生了男孩。在不同版本中,对这个细节的生动描写当然是由于写故事的结构需要,也就是所谓的编剧逻辑。但在这个故事中,我们认为人们之所以在不同版本中总是强调这个细节,并不单纯是因为剧情或者故事结构的需要。人们强调,这个细节至少反映了一个普遍的心理:对儿童性别的异常关注。人们生动地描述着周嫂当时是如何看到儿子的男性生殖器的,是什么样的表情和反应。对这个细节,尤其是对男孩的生殖器,显然已经超出了剧情发展的需要。其实人们可以用类似“周嫂子生男孩后”这样的句子来淡淡地提及当时的情景。在我们看来,人们对此的关注并不完全是因为周当时的反应,而是因为大多数人心里都埋藏着同样的情结:重男轻女或者干脆就是重男轻女。
周嫂亲自核实了身后的位置后,第一反应是赶紧把消息告诉周大哥。然后,有人飞到了现场。也许周嫂总能体会到周大哥对自己的爱,也许周嫂也能感受到周大哥无子的压力,也许周嫂只是出于一种终于胜利的喜悦。总之,周嫂想在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传递给周大哥。周嫂子这种无意识的反应说明了什么?除了夫妻间深厚的爱,我们觉得可能更多的是想和那些最终摆脱压力后,与自己同甘共苦,奋斗的“战友”倾诉的欲望。可能在此之前,他们根本没有交谈过,甚至根本没有提起过他们感受到的社会压力(这种现象在20年前的L村等农村地区非常普遍,也就是夫妻闲暇时间很少进行语言交流,虽然对现代城市人来说似乎有点不可思议,但确实是事实)。正因为如此,当我们终于有了儿子的时候,我们以为周嫂更多的是把周大哥当成了“战友”,而不仅仅是丈夫。另外,我们一直认为,正是因为周嫂连续生了五个女儿,也正是因为周大哥和周嫂经历了连续生五个女儿的社会压力,所以他们的爱情现在才如此幸福。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周大哥听到消息后并没有表现出人们想象中的欣喜若狂,甚至没有停止工作。从周大哥过去的表现来看,听说周嫂生了孩子,第一时间肯定会回家。周大哥这次怎么了?喜出望外是傻吗?使者又一次提醒周大哥,周嫂给他生了个儿子,现在终于有儿子了。不过,我还是看不出来周大哥很开心。所以有人忍不住要问周大哥,那就是他并没有欣喜若狂,他应该一如既往地赶回来看周骚。周大哥笑着解释他为什么不像往常一样担心回家:
周大哥的逻辑是:当他没有儿子的时候,别人会对他不一样,也会对周嫂不一样。所以为了不给自己施加压力,更不给周嫂施加压力,他必须装作生男孩还是生女孩都无所谓,这样周嫂才不会因为自己有个女儿就觉得自己老公对自己就是MoO。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必须刻意抬高周嫂的地位,在第一时间得到妻子,主动为周嫂洗衣做饭,尽一切可能让周嫂开心。现在他终于有了儿子,不用刻意去做什么了。那时候周嫂自然对自己很有信心,周围的人早就把周嫂的地位给抬高了。这时,周大哥对周嫂的安慰远不如她生女孩时重要。所以周大哥才会这么淡定。
标题:[陇文化]重男轻女的逻辑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陇文化]《中国书法史略》出版
下一篇:[陇文化]村上春树:站在鸡蛋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