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李辉:质疑文怀沙关乎郁风与历史敬畏(图)
本篇文章3151字,读完约8分钟
温
[/昨天晚上,给《晨报》发了一篇专题文章,详细介绍了他对温的质疑的历史原因、写作动机和文化思考。“于枫,那个‘文革’期间被关在秦城监狱七年的老人,两年前刚刚去世,却让人把一个因为‘诈骗流氓’而被关起来,并声称被关在秦城监狱的人扔了一盆污水——说于枫为他画了一个裸体画,她的灵魂不会安宁!我永远不能原谅这样一个卑鄙的人!这是公开质疑最直接的理由。”
——直接原因是文曾经说过,于枫为他画过裸体画
——与交往的文化老人,一直鄙视温
-提问是一群媒体人情绪和思想的集中表达
一个
25年前,我对人了如指掌
至于温先生的行为和入狱原因,我是因为突发奇想和好奇才不想深究的,但我在80年代中期在《新京报》工作的时候就已经熟悉了,到现在已经25年多了。
1982年初,我从上海复旦大学毕业,分配到北京晚报。先是做文艺编辑,后来做副刊编辑。我第一次听到“文”这个名字和他的一些事情,是从当时接触的老青衣人那里听来的。后来我遇到的萧干、温杰若,和先生一样,是五十年代初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文的同事。从他们那里,他们也听说了经过文的事。
无独有偶,当时我和卞先生有联系,他的妻子是温的前妻,也是文斯先生的生母。先就研究巴金和写《萧干传》采访了卞先生。后来在编辑《五色土》副刊的时候,我让他写一个新的专栏《生活在北京》。他送的第一份手稿是《盗墓笔记》,呼吁他们家的麻烦。他们住在挂面胡同社科院宿舍顶楼。每次下雨,屋顶都漏下来,夫妻俩要到处用脸接水。后来从文坛的一些前辈那里,知道了庆林很有才华,写小说。自然,他们也谈到了一些与温有关的事情,比如说,庆林在决定离婚之前,如何不能原谅他在她怀孕和分娩期间的所作所为...
因此,可以说温在80年代的北京文化界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不必刻意去打听。不会是这样的。一旦公之于众,人们会对“爆料”感到惊讶。正是因为大家都知道他的这些事,大部分都避而远之。当时很多文化活动都很难见到他,参考当年的相关报道就知道了。
虽然我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我从未想过要写出来。第一,他不是我关注的对象。我一直在感情上排斥他,从来不把他当读书人;第二,在我看来,这是个人性格,是受害人和法律部门的责任,他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2
怀疑他真实年龄十年
直到最近十年,我才开始怀疑温先生的真实年龄。这期间他的名字越来越大,媒体曝光越来越频繁。他不再是二十年前的形象,而是成为了一个杰出的公众人物。
我对他真实年龄的怀疑,主要源于我和一群“二流教会”老人多年的接触。
“二流馆”是一个特殊的文艺团体,最初形成于1943年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庆。其主要人员有唐瑜、吴祖光、吕恩、金山、张瑞芳等。、、于峰、叶、、、张、、冯等人经常来这里。
从80年代开始,我在“二流教会”和很多老人有过很多接触。在过去的20年里,这些老人经常有不规律的聚餐,包括杨、王、、华、姜德明、沈、。他们的回忆文章,或者说闲话,从来没有正面提到文,更不用说叙述他们的故事了。相反,如果他们在闲聊中谈论这件事,他们总是带着轻蔑的语气。住在“二流会馆”里的老人们,被近十年来温的突然走红,被各种媒体冠以“大师”或“风流”的称谓,惊得目瞪口呆。他们感叹时代变了,评判人的标准也变了。但是,如果有媒体拿他们和他们比,他们还是会觉得这是对自己的侮辱。例如,前年,一家电视台录制了一组文化老人节目,包括温、。黄苗子接到通知后,感到很无助,不停地说:“太可怕了,我怎么能和他在一起呢?”
关于温先生的年龄,也是我在会见这些“二流堂”老人时谈到的话题。几个老人出生在唐昱,1912年;黄苗子,1913年丁聪,1916年;俞峰,1916年。牛黄苗子先生今年96岁了。他们的问题是:“文怀沙比我们小,为什么现在比我们大?”
但这种怀疑只在饭桌上讨论,并不认为应该公开。
三
两年前的刺激导致了对真相的追求
因为两年前的一次刺激,我决定追寻文的真相。
2007年,于峰4月去世后不久,吉林电视台《回家》节目的制片人李东东女士来看我。她告诉我她去过温,想为他做一个特别的节目。交谈中,她向我讲述了去见文的过程。她说她把这个专栏介绍给黄苗子、丁聪、于枫等等,马上说:“哦,我和于枫是好朋友。她上学的时候也找过我,给我画过裸体画!”
听到这里,我脱口而出:“混蛋!”我告诉东东:“不可能的。于峰在文革期间一直被关押在秦城监狱。去干校是不可能的!文怀沙完全是胡说八道。”
我写了一篇虞风老人的传记,总叫她“老太太”。于峰老实,老实,甚至幼稚。她从不拿自己的家庭背景和经历来炒作自己。
这样一个我尊敬和怀念的老人,一个“文革”期间真正在秦城监狱被关押了七年的老人,刚刚去世,却让一个因为“诈骗流氓”而被关押,并声称被关押在秦城监狱的人泼了一盆污水,她的灵魂也不会安宁!我永远不能原谅这样一个卑鄙的人!千万不要忽视!
这是我决定公开质疑的最直接原因。是关于个人感受和对历史的敬畏。同时也是我楚人性格造成的。按照我的话来说,有些读者只知道我是一个温和有节制的人,却不知道在生活中,我有时候是一个固执、固执甚至无情的人,身边的同事朋友都很清楚这一点。
四
今年元旦,我决定公开质疑
在过去的两年里,搜索并没有停止。搜集到的史料和佐证越来越多地证明,文对的自述及气场年龄、入狱原因、文化身份等存在诸多质疑。,必须公开质疑才能找到真相。2009年元旦前后,一个更直接的原因让我决定写《文等人的真实年代》。
元旦前,我工作的报社连续两天刊登了全版广告,重点宣传四个文明,一大套是百年国学大师文主编的书(每套售价几万元)。气势惊人。我和报社的一些同事经常中午在编辑部的咖啡厅喝茶聊天。当年,我们谈到了温的个人情况:他的历史遗迹和他近年来的名气,特别是他是如何被成功地“包装”为“国学大师”的。显然,成为“国学大师”后,他不仅会通过四篇题字和演讲带来经济效益,还会随着一套据说取代四库全书的书籍的普及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四大文明的价值和历史地位不在我的评价范围内。但是,由一个有历史劣迹、编造自己历史的“国学大师”来领导和编辑是不能接受的。报社同事鼓励我尽快向大众公布我的追求和疑惑。他们说得好——温怀沙不能认为中国没有人;我们不能让世界认为媒体中的人失去了良知;我们不能让后人笑我们这个时代的所有知识分子都失去了道德标准和勇气。
感谢他们的鼓励和督促,我在春节后写完了这篇质疑文章,请同事们帮我从法律、历史、文字等方面进行检查。可以说质疑文章是我自己写的,但换个角度看,也是一群媒体人的感受和想法的集中表达。
我们失去了我们的文化
判断与敬畏?
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温突然被一些媒体和社会打造成“国学大师”,足以让人深思。
中国经历了一个政治运动频繁,“知识越多越反动”,“文化生活大破坏”的时代。当时的陈寅恪、梁漱溟、陈垣、冯友兰、钱钟书、沈从文等堪称文化大师的人物还活着,我们却不能关心爱护爱护,而是让他们不断写思想考卷,然后在放羊种菜的劳动中消磨生命。这
进入新世纪后,社会各界对文化老人,尤其是“国学大师”的尊重和热爱是可以理解的;不明真相的人相信一个骗子,相信一个被称为“国学大师”的骗子,这是可以理解的。问题是,为什么我们的时代失去了文化判断力?为什么失去了对大师称号应有的尊重?
质疑文的真实性引起了如此大的社会反响,超出了我的预料。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我们的大众是多么需要历史真相,我们是多么需要一个真正的大师,我们是多么需要真正对得起后人的文化成就!
说实话,最让我担心的是,质疑温及其回应,只不过成了媒体的狂欢。之后就没人管自省了,一切都回到原来的状态。反正我的任务已经完成了。除非有必要,否则我不会就此事写文章发表新的看法。
2009年2月24日,李辉在北京
标题:[陇文化]李辉:质疑文怀沙关乎郁风与历史敬畏(图)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