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数十万件故宫国宝颠沛流离16年的内幕
本篇文章2857字,读完约7分钟
1931年,“九一八”爆发,距离东北仅200多公里的北平危在旦夕。如果文化古城北平沦陷,不仅百姓遭殃,很多文物也将遭受不可估量的损失。当时国民党政府对文物的涌入做了周密的计划,决定将故宫等北平文物转移到大陆保存。
冲计划还不错,但即使在这样的危机中,人与人之间的斗争也从未停止过。国宝迁移涉及太多人的利益。抢滩方案一经提出,就引起了各方的争议。国民党元老张继主张迁往Xi,故宫博物院院长易培基则主张迁往上海。但北平各阶层、普通市民都反对国宝南下。他们认为文物重要,但不如土地和人民。无疑是一个动摇人心的举动。而且古物一旦散落就无法复合,向南移动会造成文物分离。当时不仅以周为首的北平人民文物保护协会公开表示要武力阻止南迁,故宫博物院的工作人员也经常接到恐吓电话:“要不要护送文物?小心你的生命!”
与此同时,更荒谬的事情发生了。1932年8月,北平管委会召开会议,研究如何保护故宫国宝。出乎意料的是,与会者非但没有给出如何更好地保护国宝的建议,反而形成了拍卖文物购买500架飞机抗击敌人的荒谬决议。文物拍卖风波在易培基等博物馆领导的惊吓下,经过张学良、蒋伯承等各界人士的制止和反对,才平息下来。
文物抢购计划直到1933年初才正式实施。在此期间,故宫博物院的工作人员一直在整理、挑选和包装。为了防止文物在途中被损坏,包装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活动。古籍文献包装完好时,瓷器、玉器、青铜器等易碎、易变形的文物需要特别护理。为此,故宫特地邀请琉璃厂的老古玩贩子传授包装技术,并在江西景德镇运输瓷器时仔细观察了捆扎方法。每个国宝都是用几层纸包好,然后用草绳一层一层的包紧。依次包装后,将棉花塞在空缝隙之间,然后钉上箱盖并密封。为了万无一失,故宫人特意买了很多普通瓷器反复实验,确定没有损坏,然后开始用这个程序包装。装了几箱后,大家总结出四个字母字:“稳、准、孤立、紧”。庄严先生解释了前两个字:“所谓稳重之人,不谨慎;所谓准人,换句话说就是正确无误。”对于后两个字,纳智良先生也有描述:“一个紧,一个孤立,每捆瓷器捆得很紧,捆之间用稻草糠。如果塞得很紧,破损的危险很小。”后来整个南迁持续了10多年,几十万国宝经历了波折,却很少有人受损。
这些箱子是20世纪30年代制作的,用来存放故宫文物,在大陆流浪15年后运到台湾。
1933年1月日军入关,形势险象环生,文物搬迁势在必行。中国国家文物局代局长宋子文代表政府承诺“北平将保持安静,原物仍将归还”,并最终决定将文物迁回上海。
决定一出来,周、等人就说,只要文物列车开走,就有人在铁路沿线安放炸弹,炸毁列车。同时,他们还阻止司机和搬运工去故宫运送文物。无奈之下,易培基只好电告故宫博物院理事会秘书长李宗同,让他讲述这件事,而李宗同则向代理总理宋子文请示。宋朝时,他打电报给北平市长周大文,周大文派法警逮捕周,直到文物离开北平10天后才释放他。
1933年2月4日,故宫博物院院长秘书吴英接到文物已备妥待运的通知,前往袖手旁观故宫博物院。临走前,妻子问他要去哪里。他摇摇头,答不上来。不仅他不知道,当时的故宫里也没有人能说出自己和国宝的最终归宿。
2月5日中午,大批滑板车被拖进神武门。日落时分,故宫到车站实行戒严,天黑后文物正式装运。一路上有许多军警,空.街上一个人也没有除了滑板车飞驰的声音,再也听不到别的声音了。当时没有人想到,这次旅行后,山海分离,他们和19557箱文物再也没有回到原来的地方。
2月6日上午,两列火车从北平西站出发,开往浦口。有2000多个木箱,上面漂浮着封条,长三英尺,宽一英尺半,高一英尺半。木盒里除了珍贵的文件、书画和故宫珍本档案外,还藏有无价之宝——文远馆的全套“四Ku全书”。火车启动时,沿途有当地军队保护。车顶四周架着机枪,车厢里到处都是荷枪实弹的军警。此外,张学良的骑兵随车聚集,守卫卫兵。除了特快列车,其他列车都要给文物列车让路。重要通行证,车内熄灯。
这是16年迁徙中对国宝最好的待遇。从此,条件越来越差,没有更多的人力物力来保护搬迁后的文物。然而,没有一件文物被损坏或丢失。
为防日军轰炸,列车绕过天津,从平汉线转到陇海路,再转到金浦线,沿途只有加水加煤才停。车一停,押运人员迅速下车,检查每节车厢上的封条。火车最终到达浦口后,发现浦口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方保存文物,所有文物都要留在火车上,但火车上的条件无法长期保存珍贵稀有的古籍、字画文献。负责押运的吴英、纳智良和同事们焦急地等了整整一个月,才接到将文物转移到上海的指令。
国宝最终存放在上海天主教堂街仁吉医院和四川鲁业光公司,北京故宫博物院驻上海办事处成立。此后,瓷器、玉器、青铜器、字画、文献档案等四批文物陆续运往上海,五批共计19557箱。文物在上海保存了四年,期间挑选了80箱精物赴英国举办“伦敦国际中国艺术展”,轰动一时。
文物暂时脱离危险后,人与人之间的斗争还在继续。几个月前,国民党元老张继和故宫博物院院长易培基因国宝下落问题发生冲突,最终易培基获胜。现在张继夫妇勾结最高法院,私下指控易培基侵占故宫宝藏,同时指控吴英扰乱机密。张继的背景是汪精卫,易培基的背景是正宗的国民党如吴志辉、李石曾。双方都搬出了各自的后台,两人之间的争执变成了两派的争执。最终张继仪占了上风,易培基被迫引咎辞职,吴英携家眷南下,新任院长马恒正式开始主持沪市。
1936年11月,政府在南京朝天宫修建仓库,准备将存放在上海的文物运往南京保存。12月,文物分五批运抵南京,工作人员开始筹划举办大型展览。没想到次年七月的卢沟桥事变,北平沦陷,八月上海沦陷,南京危在旦夕。展览被搁置,文物抢安全问题再次提上日程。
随着日军入侵,国军节节败退,国民党政府决定迁都重庆,下令转移文物。同时,在来不及疏散全部文物时,工作人员将文物分成三队,沿南、中、北三条道路运送到后方。1937年8月,故宫文物迁移最困难的时期开始了。
南路:南京-汉口-长沙-贵阳-安顺
陪同人员:郑重、曾展耀、那志良、朱家齐、李光地、郑
1937年8月14日,招商局的“建国号”装载了第一批80多箱文物(主要包括送往伦敦展览的精品),由南京水路运到汉口,再由汽车转运到长沙,存放在湖南大学图书馆地下室。故宫博物院院长马恒计划在附近的一座山上开一个洞穴来存放文物。计划实施前,日军开始轰炸湖北湖南,长沙危在旦夕。行政院很快下令将文物转移到贵阳。迁移非常及时,湖南大学图书馆不到一个月就被敌机夷为平地。好在文物已经尽早转移,没有任何损失。
南路的迁移路线很曲折。因为当年湘西有土匪抢劫,为了文物安全,湖南省公路局先出动十辆车绕过广西桂林、柳州,然后开到广西边境,在那里被广西公路局的卡车接走。去贵州边境换贵州公路局的车辆。1938年1月,我们驱车前往贵阳,11月,文物转移到比较安全的安顺华严洞存放,成立了安顺故宫博物院办公室。1939年4月13日,南京古物保存所的5箱文物,包括秦、汉骨剑等118件珍贵文物,也一并被移至华严洞。
标题:[陇文化]数十万件故宫国宝颠沛流离16年的内幕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