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胡乔木:两代领导核心的“笔杆子”
本篇文章3984字,读完约10分钟
简介图片:胡乔木
过去为毛泽东起草文件;后来,他为邓小平起草文件。他被称为“党内一笔”胡乔木。
邓小平周围的“笔杆”
从1977年12月起,胡乔木、于光远、邓丽群根据邓小平的意见,开始起草《实行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一文。
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是因为《人民日报》在1977年8月9日刊登了、苏少之的一篇文章《驳姚·关于按劳分配产生资产阶级的谬论》。这篇文章发表后,引起了邓小平的注意。
邓小平说,这篇文章的观点是正确的,作者的思想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国务院研究室应该再写一篇大文章来澄清这个问题。
于是,以林建清为首的国务院研究室写了一篇文章,最初是以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发表的。但胡乔木、于光远看后并不满意,决定以“简言志”(“颜师志”的谐音)的名义出版。
于是,胡乔木、于光远、邓丽群决定再写一篇关于按劳分配的重要文章。
一九七八年三月二十八日,邓小平同胡乔木、邓丽群讨论了按劳分配问题。邓小平指出:“实行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我读得好,写得好,说明按劳分配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不是资本主义的。有些地方需要改变,这与当前按劳分配存在的实际问题有关。
我们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按劳分配就是按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根据这一原则,在评估一个员工的工资水平时,主要取决于他的劳动质量、技术水平和贡献。也要看政治态度,但要明确一点,好的政治态度主要表现在为社会主义做好工作,做出巨大贡献。如果处理分配问题,不看劳动,看政治,那就不要按劳分配,要按政治分配。总之,只能根据工作,不能根据政治,也不能根据资历。
1978年4月30日,邓小平再次同胡乔木、邓丽群谈话,修改了《实行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一文。
此外,这篇文章也发给了时任中共中央主管经济的副主席李先念。
1978年5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贯彻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一文。文章的发表,在经济领域起到了拨乱反正,纠正“左”的观念的巨大作用。
胡乔木在主持起草《贯彻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一文时,正忙着完成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全国科学大会是由邓小平提议的。早在1977年9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不久,中共中央就发出了《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通知指出:
"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科学人才的培养是以教育为基础的."
这一天,中共中央作出了成立国家科委的决定。任命方毅为国家科委主任。全国科学大会筹备工作全面展开。
邓小平在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最初是由国家科委起草的。
当时是国家科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林是国家科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邓小平的演讲是他们一起起草的。
这篇发言先发给方毅评论,然后请胡乔木帮忙修改。修改后,送邓小平审阅。
由于起草者对邓小平的思想脉络有了更好的了解,讲话中写了一系列邓小平对科学技术和知识分子的新看法,如“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四个现代化的关键”、“白色是一个政治概念”。只有政治上反动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才可以说是白的”等等。邓小平看过之后,他说它是可用的。
很快,这篇讲话被送到中央委员会审阅。
汪东兴看了邓小平的讲话后说:“这份手稿中的马列主义水平不高。毛主席有那么多关于科学和知识分子的指示,为什么不在手稿中引用呢?比如毛主席说知识分子要改造世界观,就要在稿子里讲!”
邓小平没有理会汪东兴的话。1978年2月底,邓要求胡乔木、邓力群、于光远讨论修改他的讲话。邓小平说:我还有话要说。我想说四个问题:第一个是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的观点,写在马克思的书里;二是关于红,专家;第三个是关于科技团队;四是关于党委领导下的一把手负责制。
邓小平讲话后,胡乔木负责修改邓小平在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根据邓小平的要求,胡乔木总结了1975年和1977年以来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的一系列论述,强调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阐述了社会主义科学技术事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
胡乔木真正的复出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当时胡乔木不是中共中央委员,只是作为出席者参加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然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至关重要的会议。此前,中共中央在11月份召开了为期36天的中央工作会议,为这次会议做准备。这次会议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结束了“一切理论”,决定了党的工作重心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转移。这是一次从混乱中恢复秩序的会议。首先,理论上要拨乱反正。邓小平认为,胡乔木的参与至关重要。
毕竟,与会者的参与是有限的。官方与会者必须是中共中央委员,或至少是中共中央候补委员。然而,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乔木甚至没有当选为候补委员。胡乔木要想进入中共中央委员名单,必须等到中共十二大。
会议采取特别措施:“考虑到十一大以来党的生活的实际变化和当前党的工作的迫切需要”,决定增补胡乔木为中共中央委员,“并要求党的十二大今后批准这一补充程序”。
有了这样的特别程序,胡乔木被增补为中共中央委员。
事实上,胡乔木在起草这次历史性会议的公报中发挥了他的特殊作用。
现在,这个公告已经载入史册。
公报提出了一系列从混乱中恢复秩序的论点:
“把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高度评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
“全面准确地把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撤销中央政府关于‘反击右倾翻案’运动和天安门事件的错误决定”;
“坚决平反假案,纠正错案,清错案”;
……
会后,胡乔木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副秘书长、毛泽东编委会办公室主任。
起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意味着胡乔木再次成为“中共中央的大手”。但是,他最初以毛泽东为轴心,现在以邓小平为轴心。
协助邓小平审批作品选登
1985年5月10日,胡耀邦在接见香港《人物》杂志社长鲁浩时谈到胡乔木:
胡乔木同志读了很多书,写了很多论文,概念的运用比较准确。我请他在我的一些作品最终出版时读一读。
在中共内部,这几乎成了一个“惯例”:周恩来的政府工作报告、朱德的文章、陈云的文稿等。,这都是胡乔木应该读的。
他还协助邓小平审定《邓小平选集》。
编辑出版《邓小平文选》最初是由胡耀邦提出的。编辑《毛泽东文选》的胡乔木也参与了《邓小平文选》的编辑工作。
《邓小平选集》(1975-1982)于1983年7月1日出版。
十多天后,7月13日,胡乔木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作了长篇发言,谈了自己对《邓小平文选》的看法。
他首先回答了国外一些报纸说的“学习《邓小平文选》是为了恢复人格崇拜”的问题。
胡乔木说:“邓小平文选一方面体现了他在重大问题上的个人主动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他集思广益、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群众路线、反对个人崇拜和个人独断专行的作风。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邓小平文选》中有一个重要的报告。其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反对权力过度集中于个人。恐怕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正式提出这个问题。小平同志曾经在一次会议上说,有些即席发言事先没有准备好,不可能做到句句有理。怎么会有金舌?他反对‘两个凡是’,当然也反对为他‘两个凡是’。”
胡乔木做了这样的阐述后,从另一个角度讲了。他说,作为一个政党,它需要权威和权威人物。他引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恩格斯在《论权威》里讲了很多这个问题,举了很多事实作为论据。他举的一个例子是船长。船长是全船乘客的“公仆”,但全船的主人——乘客,在必要时必须服从公仆的个人指挥。恩格斯说,要防止人民公仆成为人民的主人,但是人民公仆没有必要的权力,包括个人权力,主人也不能不受必要的约束。”
接着,他谈到了“邓小平思想”。他认为邓小平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他说:《邓小平文选》是毛泽东思想坚持和发展的结果。坚持需要发展,发展才能坚持。有同志说:“中国共产党的后代领导人会有这个想法和那个想法吗?“。我觉得这样的问题不会发生。比如现在不谈邓小平思想,只谈毛泽东思想的发展。这就像苏联,列宁在那里死了很久,总是讲列宁主义,讲列宁主义的发展,而不是讲另一种学说。”
胡乔木系统论述了邓小平的一系列贡献:坚持毛泽东思想;批判“两个凡是”;提出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其中,胡乔木详细谈到了邓小平对“两个凡是”的批评:“小平同志没有出来工作就反对“两个凡是”,这是党的历史上一个重大转折的开端。反对“两个凡是”,比逮捕“四人帮”几个领导人要困难得多。让我们回忆一下当时空的政治氛围。陈云同志想发表一篇文章,可能是为了纪念毛泽东同志逝世一周年。当时宣传部的一个同志也是好同志。他把陈云同志的文章中与华国锋同志提法稍有不同的地方,或者说当时中央文件的提法,都改成了同一个提法,说要与当时文件和讲话的提法完全一致,即使两个字同义,也只是字面上的不同。后来陈云同志说,你要这样做,我的文章就不发表了(邓立群:陈云同志当时说他不用写文章,他们只要每天把那些文件打印出来就行了)。让我们考虑一下。当时,党内的形势就是这样一种空的气氛。这还是中央,地方可想而知。小平同志反对“两个凡是”,指出“两个凡是”是不合理的。这个同志没说过,马、恩、烈也没说过。如果我这样说,那我就不能出来工作了,因为毛泽东同志已经宣布了我犯下了多么可怕的罪行。怎么才能出来工作?”
根据华国锋的说法,胡乔木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进行了评价:“华国锋同志曾经长期有这样的论调,说为什么三中全会叫“路线”,“十一大”不叫“路线”?三中全会的决定是全面的,因为要扭转“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不能局限于孤立地解决经济问题。不下决心全面清理“左”的错误,经济建设就不能进行。三中全会从根本上扭转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方向。这和‘十一大’正好相反。两者怎么比?”(正文/叶永烈)
标题:[陇文化]胡乔木:两代领导核心的“笔杆子”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