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陈原:再说《一无所有》,音乐流淌岁月留痕
本篇文章1148字,读完约3分钟
翻阅人民日报文艺版三十年,也是在翻阅中国音乐三十年的发展史。每一篇文字、评论、介绍、词汇、报道,都留下了音乐的轨迹,当然,也记录了岁月的脚步;每个时期讨论的音乐主题也是历史时代的生动反映。
在文章签名里看到了熟悉的名字,比如贺绿汀、李焕之、陈赓,想起了他们生前的声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音乐大师贺绿汀在《人民日报》上发出了强有力的声音,支持音乐探索,鼓励勇往直前。即使晚年不会写作,也依然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冼星海得意弟子、延安作曲家李焕之,在人们对“新潮乐派”和流行音乐的争论中,总是抱着多元化发展的理念,期待音乐行业多支持少决策,一再肯定年轻一代的创造力和社会文化的广泛需求;抗战时期崭露头角的音乐家陈赓是《长征组歌》的作者之一。他不仅发表文章促进音乐创作的思想解放,还经常联系作为中国音乐协会负责人的《人民日报》,共同组织文化活动,选拔新人和新作品,关心艺术创新。
“新潮音乐派”,流行音乐,摇滚音乐,西北风等等,在今天看起来很普通很正常,在80年代屡遭诟病,一度摇摇欲坠。关键时刻,《人民日报》及时发表文章,以各种形式对音乐作品及其作者进行评论和讨论,展现了“新潮乐派”、流行音乐、摇滚乐、西北风对社会文化发展的作用和价值。文章作者成为当今音乐教育界的重量级人物;本文所评论的作曲家和歌手,已经成为当今中国文化生活的中坚力量,在世界舞台上推广交响乐、音乐剧、歌剧等影响深远,是人民日报文艺版30年来的重要内容。国内外的作品、人物、乐团、音乐节几乎在这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虽然争论和对抗时有发生,但积极支持和科学发展是音乐人和报纸编辑的终极目标。在国际乐坛赫赫有名的北京音乐节,在十一届取得了成绩,可谓一步一个脚印,特别清晰;中国爱乐乐团是文艺体制改革最重要的成果,这里每年都有专题文章介绍。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步伐。
《人民日报》的这些行动,展现了30年来音乐发展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从率先在全国举办歌曲和歌手评选,到最早建立音乐排行榜。在舆论的支持和参与下,音乐的社会作用得以强烈呈现;当音乐进入媒体时,报纸的文化意义就变得更加生动和明显。
“人民日报来了没有?”李生前多次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出这个问题。“希望人民日报支持!”中国音乐协会现任常务副主席徐沛东经常这样说。音乐界几代艺人对《人民日报》的寄托和热爱,令人难忘。记得《人民日报》发表《崔健的歌为什么红》和《没什么》的那一天,崔健的父亲深夜打电话哽咽着说:“感谢党报,我们从此解脱了!他的言论也表达了人民日报在读者心目中的长远立场。
回首三十年,感触颇深。历史进步很快,人们的思维变化很快,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变化。往往是昨天的过去,今天的过去。历史虽然过去了,但人是有记忆的。我们不能失去记忆,保留记忆就是面对未来。
标题:[陇文化]陈原:再说《一无所有》,音乐流淌岁月留痕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