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富贵白头瓷的故事
本篇文章3004字,读完约8分钟
清末民国时期,景德镇制造的一对对瓷瓶、瓷壶、瓷碗在民间婚姻中被用作嫁妆。这种瓷器是清末的“大路瓷”,因为画中的题材大多具有美丽吉祥的含义,其中典型的“牡丹白头翁”象征富贵白头,这种陪嫁瓷常被称为“富贵白头瓷”。这类瓷器一般包括一般的壶、花头、双耳瓶、粉房等等。这种瓷器也被称为“嫁妆瓷”,有蓝色和白色,彩色和多色的设计。像其他民窑瓷器作品一样,它别致、随性、风格多样、题材复杂,生动地反映了中国的民俗和宗教信仰。
由于“傅贵白石瓷”鲜有名家,而且是在“民窑”烧制,所以从未受到专家和收藏家的青睐,甚至连收货的小商贩都不屑一顾。其实富贵白头瓷是民间工匠制作的,质量参差不齐,但还是有很多精美的传世之作。光绪年间,景德镇有许多制瓷大师,如章子英、张、张子槐、等,他们制作了这种瓷器。其中以浅绛大师章子怡画的富贵白首瓷作品最为细腻传神,被视为上品。富贵白瓷是民间流行的器物,应该是大量流传下来的。但是由于上个世纪战乱频繁,瓷器本身就很难保存,而且会被后人看到的完整产品,尤其是精品更是少之又少。
作者有一位老朋友,王喜富先生,中国古代建筑领域的知名教授,清代御厨的传人。到目前为止,他家有几件富贵白瓷,都是章子英大师的作品。据他说,这是我爷爷生前亲手给女儿买的嫁妆。和很多收藏家的收藏一样,老先生传下来的富贵白首瓷器,也有自己的历史故事。
据王喜富先生说,在历史上,他祖父家的几代人都在皇宫的皇家茶餐厅当仆人,为皇帝服务。祖父是家里最后一个厨师,光绪年间在宫里服务。据说,在过去,在节假日,皇帝经常给他的仆人各种各样的东西,包括瓷器。我爷爷在世的时候,家里有一对盖有悬赏的碗,做的很仔细。它们是当时景德镇著名的浅绛大师章子英的作品,盖碗的底座是“神德堂系统”。按照规定,“神德堂制”原本是道光的帝王智慧。这样看来,这副碗应该是道光年间的,但也有可能是光绪年间“仿前朝”或借前朝的。因为据史书记载,章子英确实在景德镇御窑做过瓷器。
王先生的爷爷很喜欢这副碗,所以对章子怡的作品情有独钟。“光绪二十六年,我爷爷让一个陶瓷界的朋友去找章子英,让他做一套和这副‘御用’瓷碗质量相当的富贵白首瓷,送给女儿做嫁妆。”我爷爷定制的粉彩瓷器有36件,包括胆瓶、帽桶、茶缸、糖罐、茶壶、茶钟、碗盖、粉房、水缸、渣桶、花瓶、花苞、粥缸、西瓜缸、冬瓜缸、漱口缸、肥皂盒、笔筒、印泥盒、洗笔等。师傅的手真的不一样。整套瓷器胎质细腻,底釉浓厚,色彩斑斓,是工笔、粉彩、墨色的完美结合。彩绘牡丹花华丽,白头飞鸟传神。
王喜富先生说,虽然民间流行的“富贵白瓷”大多属于普通的民窑作品,但章子怡的“富贵白瓷”绝对达到了官窑的水平。他师从王少伟,擅长粉彩和浅深红色,也师从恬妮。章子英《大富贵生之考》的瓷盘上写着“法尼高士笔”。倪高是恬妮。章子英的画确实有倪风格。民国制瓷大师程金水是章子英的弟子。
事实上,在那段时间里,景德镇确实生产了一批头型丰富、洁白的细瓷,堪比官窑。王先生母亲陪嫁瓷中有一对冬瓜罐,画面描绘一对白头鸟,象征夫妻携手成就白头;从字面上看,章子怡个人写的七言绝句有四句:“独占春台最好,文章最浪漫。如果你能修复富阳府,你就会富裕繁荣。”《汾阳赋》原意为唐代封郭子仪为汾阳王,后人将其比作《汾阳赋》。
是爷爷对即将结婚的女儿真挚的祝福,但是生活艰难,意外。买下这份嫁妆后不久,王先生的祖父因“义和团”被朱利安囚禁,囚禁三个多月后被杀害。“我爷爷去世后,我奶奶和一个十几岁的母亲、一个小和尚住在一起,生活突然变得异常艰难。全家人都处于绝望的境地。遭受失去父亲之苦的母亲怎么敢去想财富这个词?”王先生说,虽然有祖父提供的漂亮嫁妆陪伴,但贤惠懂事的母亲婚后并没有“享受幸福”,每天都努力做家务。王喜富先生的父亲是当时北京著名的直美斋大厨。抗日战争时期,餐馆倒闭,父亲不久后去世。至此,他母亲“致富老”的美好愿望彻底破灭了。
年轻的王喜富经常目睹母亲在家里没人的时候从橱柜里拿出心爱的“富贵白瓷”,有时还会流泪。也许这“富贵白首瓷”让她想起了慈祥的父亲和悲伤的家务。说到母亲的嫁妆,王先生童年记忆最深的就是桌上的胆囊瓶。“我还记得小时候的那一幕:我早起的时候,妈妈已经做好了饭,我刚睡醒,躺在炕上。我一抬头,看到了胆瓶上鲜艳的牡丹花和白头小鸟。当时我一直以为是两只喜鹊,就对自己说,‘大喜鹊又在叫了。有一件喜事。“起来,”然后自己穿衣服起床..."
母亲的“富贵白瓷”成了王喜富先生童年和青春期最好的回忆。然而岁月无情,“富贵白瓷”和它的主人一样多灾多难。抗日战争和“文化大革命”后,母亲的“富贵白首瓷”里只剩下一个盖碗和几块散落的残片,其余随岁月散落。1975年,母亲因病去世。出于对母亲的怀念,王先生许了一个大愿,四处寻找章子怡的“富贵白瓷”。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他走遍了全国。这套作品自上世纪初问世以来,历经百年沧桑,又因为瓷器具有成对的特点,所以必须成对收藏。挺难找的,不过是很有趣的经历。
王先生回忆说,有一次在二手市场,他从一个老人从外地搬来的破麻袋里翻出一个满是灰尘的茶壶。茶壶用牡丹和白头鸟的蜡笔装饰。虽然满是油脂,但从笔法的素描上还是可以看出来是上品。“直觉告诉我,这是张紫英非常难得的作品。当时,这笔交易非常愉快地以200元成交。回家后仔细清洁擦拭。结果出来了一个非常完整漂亮的粉彩茶壶,真的是章子怡的精品,完好无损。”这个锅的招牌是“仁音二儿子在珠山是英国人”。“那是光绪二十八年,祖父给母亲买嫁妆的头三年。茶壶上画的白头小鸟栩栩如生,牡丹花繁花似锦,和我妈的茶壶一模一样。那天晚上我勉强睡了,躺在床上,看着茶壶看了很久,‘大喜鹊又叫了’,童年的快乐感觉好像又回来了……”
据王先生说,他母亲的嫁妆里有一对碗,是平日从不展示的珍品。章子英的粉彩碗绘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在贵茂的冬天。据说当时我爷爷和一个同姓的朋友定制了“一打”,十二个,一家六口,取了“66顺”的吉祥寓意。但是在运输过程中,到处都是干扰,道路崎岖不平,所以损坏了很多瓷片。货到北京,只剩下六个完整的碗,一家三个。有人认为不吉利,建议破一取其偶数。结果我爷爷没弄坏,留下一对,把另一个送人了。这两碗都包含在原来的嫁妆里。那是八国联军入京后的第二年,慈禧逃到安,签订了辱国的《辛丑条约》,栾“驱车”回京。碗刚从景德镇送到北京,送到我爷爷那里,第二天他就去坐牢了。
这两个碗,王先生的母亲非常珍惜,后来失去了一个,另一个被王喜富先生珍惜。可能是上天感动了,也可能是母亲帮忙了,老人在皇城根的一个跳蚤市场偶然遇到了两个有钱的白头碗。仔细看,这些碗是全新的。真不敢相信。和我妈留下的那个差不多!我问店主,他们刚收到我山西老家的货。我还强调这两碗是仓库货,没用过。我还保证是章子怡的原创作品,假的话一丢十。王先生把两个碗“带”回家后,和妈妈留下的碗一起放在桌子上,但很难区分新旧。因为这两碗是章子怡在贵茂的冬天做的,简直不可思议:他们是当时一起做的六碗的幸存者吗?“如果是这样的话,在经历了八国联军的浩劫,清朝的灭亡,民主共和的崛起,八年抗战,民国到民国十年动乱之后,这两个幸存的碗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让人怀疑他们在苦难中生存和战斗的能力。现在他们神奇地再次出现在北京,遇到了王喜富先生,和家族收藏中的另一个人在一起,这不能说不是缘分!(张哲)
标题:[陇文化]富贵白头瓷的故事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陇文化]《刘少奇画传》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