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译文》停刊,阅读还会继续
本篇文章864字,读完约2分钟
今年4月,有报道称《翻译》杂志将于年底停刊,但现在已经得到证实。上周,2008年该杂志第六期出版后,翻译准时停止。
如果一份杂志拥有固定的读者群和适度的发行量,可以养活自己甚至带来利润,那么在人文期刊如此稀缺和珍贵的今天,谁还愿意关闭它呢?为了坚持出版《翻译》杂志,出版社已经贴钱好几年了。它赔钱也赚不到钱。不难理解出版社终于忍不住了。
翻译成立于1934年,比译林早45年。发起者是鲁迅和茅盾。虽然在办刊过程中多次停刊,但2001年重新出版后,迅速聚集了国内外著名学者和翻译家...在停办的这一年,生活条件略有改善,举办的翻译大赛胜出。
翻译文学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和80年代掀起了两次热潮,特别是在80年代,文革中被禁的外国书籍公开出版和出售,各种著名的外国文学书籍迅速成为大众读物。在这种趋势下,《译林》、《外国文艺》、《世界文学》等翻译文学杂志可谓是畅销书。然而,翻译杂志的黄金时代只持续了十年。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外国文学的翻译和出版逐渐陷入混乱。同一部作品由不同出版社出版,多人多版本翻译,翻译作品质量下降到被形容为“不愿意死”的地步,成为普遍现象。
我们相信翻译杂志如《翻译》会把质量作为实现人文理想的重要环节,翻译领域的一些陋习是很难侵入的。但是,大环境的变化不是一个或几个杂志就能改变的。年轻一代对外国文学失去兴趣,大众阅读取代经典阅读,文学启蒙的弱化和消费功能的增强使得包括翻译作品在内的所有文学形式在市场大幅倾斜后都发生严重扭曲。因此,《译文》被市场和读者无情抛弃,而不是被不可持续的发行量拖累。
翻译杂志的生存状态不尽如人意,并不意味着外国文学在中国失去了读者。进入21世纪后,“外国文学”的概念被“畅销书”概念的兴起所淡化和取代。《哈利波特》和《达芬奇密码》等超级畅销书在中国广受追捧。通俗书籍的明显特征模糊了其作为翻译作品的形式,书籍的娱乐性是这个时代的主流阅读需求。所以不用担心翻译的关闭。虽然已经关闭,但是阅读还会继续。
□韩浩月(北京作家)
【声明:《新京报》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标题:[陇文化]《译文》停刊,阅读还会继续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陇文化]《夹边沟纪事》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