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读书》:坚持还是背离?
本篇文章1392字,读完约3分钟
雷丁教练组的变动掀起了一些波澜,人事变动比较复杂,但这不是重点。所有的讨论和关注都伴随着一个长期的争议:阅读风格在过去十年的变化和不变。
自1979年成立,当时的开篇标题是《没有禁区的阅读》,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震动,阅读走过了近30年的历史,有三代管理者。《读书》,一本以书为基础的思想评论刊物,历经风雨,成为一面引起知识分子关注的旗帜。
一种情绪在争论中被过度放大——和范·时代的一种热烈的怀念阅读。矛头直指刚刚退休的执行主编王辉。“读书不能读”,“泛学术”似乎从他当主编开始就不断受到批判。
王辉不止一次表达了自己的态度:读书要接触社会现实,关注一切最重要、最深刻的问题。所以在《读书》中,我们看到了很多我们这个时代提出的重要命题,比如医疗改革、教育改革、国企改革、三农问题等等。在《读书》10年的文体变迁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位执行主编汪晖和黄平学术地位的影子。有些人还质疑个人偏好是否应该影响出版物的方向。当然,这不是任何人能决定的,必须经过各方的检验。
第一,关于风格。文体的变化导致很多论点,有些人难以接受,读者也难以读懂,这也是事实。相比之前说应该给“一般读者”的立场,第二任主编范说一本书可以“横着读”,“读”有点远。传统意义上的人文精神与王辉认为的关注社会现实的“真正”的人文精神是有区别的。由此带来的另一个显著变化是,一贯温暖的风格在面对尖锐的现实时没有穿透力,往往表现出一种无力感。于是,技术术语和更深层次的猜测开始出现,不可避免地让一些读者感到“难以阅读”和“无法理解”。王辉的辩护是,不会读书的人应该开发自己的空房,这不可避免地有一种自力更生的味道。相比之下,一些人质疑这些困难的事情是否应该出现在阅读中,即使它们很重要。在我看来,阅读在加强理论基础的同时,应该保持一定程度的传统人文关怀,追求语言的生动性,但偏离这一点显然不会受到大多数人的欢迎。
其次,雷丁发行量下降似乎是换教练的诱因。以现在的阅读路线,我们可以闻到一些精英主义的味道,但精英毕竟是少数。此外,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人们对人文知识的普遍热情不复存在。所以,雷丁元老陈思怡,前几年担心雷丁发行量下降。作为一个靠发行量而不是靠广告支撑的出版物,这是一个不好的情况。这是市场的考验,但不能作为决定性的标准。如果用“市场决定论”来评判一个负责任的意识形态评论刊物,必然会导致媚俗。
另外,很多人借此机会换教练,谈“新左派”和“自由主义”的立场之争。然而,有些人笑,有些人担心是不明智的。没有禁区的阅读,阅读的开始,是一个有力的姿态,不要为思想边疆的划界设立禁区。如果“阅读”不能坚持其公共平台的使命,陷入某一教派观点的摊位,就违背了其创立的宗旨,也就陷入了读者选择的衰落。一种包容开放的态度,一种不拘一格的追求自由的精神,一种独立思考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当然,我们很高兴地看到,雷丁在过去的10年里已经意识到并坚持了这一点。如果翻看《读书》10年的合集,不难看出,《读书》在保持敏锐把握时代脉搏的同时,依然致力于搭建各种声音的交流平台。
有些事情可以不变,但有些事情应该在合适的时候改变。不变的话,人会觉得没有生产力。王晖执掌10年的《读书》,就体现了这种可贵的精神。但他试图跟上时代脉搏的努力过于激烈或过于落后,导致各方纷争。希望能成为镜像体验。
我们很高兴看到阅读的发展越来越稳定。
标题:[陇文化]《读书》:坚持还是背离?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陇文化]一幅气势磅礴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