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文摘】让法治成为一种文化
本篇文章1652字,读完约4分钟
马怀德
法治就是制定好的法律,让整个社会遵守。如何制定好的治国法律?这个好的法律如何有效实施?只有把法治变成人民的习惯,内化为自觉意识,形成文化,才能实现真正的良法和善治。可以说,法治文化是现代国家的必然,正是这种文化奠定了一个国家法治的标准,也正是这种文化滋养和培育了一个健全的法治社会。法治成为文化,关键是消灭人治。因为法治的对立面是人治及其背后的封建文化,阻碍法治的是人治的封建传统。打破封建人治,不仅意味着打破封建特权的观念,还意味着触及一些特权阶层的利益,不仅建立平等民主的文化制度,还意味着消除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基础。需要注意的是,社会不会自动接受法治文化,尤其是当法治与人们的传统观念和自身利益发生冲突时,人们自然会选择自己习惯的人治,所以法治之路依然漫长,成为一种文化需要时间。
虽然法治文化的形成是非常困难的,但只要负责人实践它,大力倡导它,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创新法治宣传教育模式,努力营造法治氛围,法治就会始终在中国生根发芽,蓬勃发展,最终成为主流文化和核心价值。
领导干部要带头以身作则。自古以来,我们就有以官为师的传统。只要党和政府带头守法,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克服人治思想,强化法治观念,习惯用法治的方式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就能带动全社会崇尚法治,形成法治文化。如果执政党没有意识到法治的重要性,不能带头以身作则,严格守法,依法办事,就很难在全社会形成法治氛围。因为政府是普通人的榜样,政府官员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整个社会。因此,政府的依法行政、司法机关的公正司法和立法机关的科学立法都是影响法治文化的重要因素。比如上访,从某个角度来说,跟人治文化有关。要消除这种现象,领导者必须意识到这种人治方式的弊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在打破人治、推行法治的问题上,领导要带头以身作则,遵纪守法,以法治促工作。整个社会的法治氛围将大大改善,法治文化将逐步形成。
媒体要理性传播。媒体是信息的传播者,是培育法治文化、树立法治信仰的关键环节。媒体的理性和规则意识、自律和责任对整个社会法治文化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新兴媒体飞速发展的今天,其影响力不容小觑。媒体导向很重要。现在有些媒体太热衷于名人八卦,却对关系到人民基本权益、社会正义、良心的社会问题漠不关心。只有媒体展示真相,客观表达,严格遵守规则,维护正义,社会才能恢复理性,尊重法治,我们期待的法治文化才会形成。
学校应该肩负起教育的责任。文化不是很快就能培养出来的,必须从小就灌输、教育、培养。法治信仰涉及三个视角,只有家庭的曝光,教育机构的长期努力,全社会的共同推进,才能逐渐形成。尤其是学校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一环。目前,所有学校都将政治课作为公共课程,但最需要的法治课程却被推迟了。学校应将法治作为必修课,让每个学生从小接受法治教育,增强规则、程序、责任和诚信意识,在法治文化的影响下健康成长。
人要理性表达,理性行动。形成法治信仰的基础在于群众。当中国式的过马路信访不信法,关系强于程序的时候,就要反思是什么力量使规则无效,是什么力量使理性缺席。为什么人们不愿意理性表达意见,不愿意按照法律途径解决问题?为什么人们在遇到热点问题的时候会无视规则和别人较劲?怎样才能保持理智,按规矩办事?这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也是每个公民在法治文化形成过程中的责任。
法律文化还需要制度保障。有的国家信用体系全国统一,社保号是公民唯一的证明记录。考试作弊可能是污点,商场盗窃也成为污点。这些积累在人们生活中的污点,不仅影响了投保金额,也影响了他们未来的职业选择和生活前景。社会信用体系对人们的行为和习惯具有明显的规范作用,进而具有强大的威慑保障。由于信用体系不完善,执法人员和同行缺乏有效的约束。甚至可以说,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都是由执法专横和腐败造成的。社会信用缺失本质上是制度缺失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法治文化的形成取决于各种制度的完善和实施。
(摘自《学习时报》,2014年10月27日)
快语和快语
标题:[陇文化]【文摘】让法治成为一种文化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陇文化]【文摘】面对老去
下一篇:[陇文化]【文摘】送你一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