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安全文化”课亟需“恶补”
本篇文章3155字,读完约8分钟
25%的美国公民接受过急救培训,15%在东京,10%在中国香港。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是0.6%,2008年政府推动达到1.6%,已经是中国城市中最高的了。
首都的一场暴雨使防灾救灾知识成为最近舆论的热门话题。各种版本的自助手册、策略和宝贝都在网上流传。传统媒体也普及了简单实用的灾难逃生方法。微博上一个用汽车头枕撬开车窗的视频,被网友们狂热追捧,短短一天就被转发了上万次,甚至有人专门验证过。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准备一些必要的自助工具是多么重要。于是,急救箱、安全锤、救生衣等的销量大增。购物网站上的广告激增。
这样的场景并不陌生。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的一段时间里,如何避震逃生备受关注;2010年上海罕见火灾后,如何在火灾中预防火灾,保护自己,也是一段时间内的热门话题。
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专家钟开斌称这种灾难舆论是一个冷热循环:灾难发生前,人们缺乏灾难意识,很少有人关注(自救方法等)。),而灾难发生后迅速升温,成为全民讨论的热点,一段时间后逐渐消退。在下一场灾难之后,新的周期将开始。
钟开斌向《王维》新闻周刊指出,这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缺乏社会保障文化和忧患意识。只有建立和完善多主体参与的救灾体系,使自救互救的安全意识真正扎根社会,才能全面提高防灾救灾能力,减少和避免灾害造成的损失。
致命的错误
聪明人不会在同一个地方摔两次。这句名言在中国经常被引用。但在现实中,这样的建议似乎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防灾自救训练的落后就是最新的例子。
中国传媒大学舆论研究所副所长何辉最近在谈到这个话题时感叹,类似的悲剧屡屡发生。他说,我们的健忘,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慢性病。
是什么导致我们在这个问题上一次又一次地重复同样的错误?
缺乏有效应对灾害的安全文化是一个根本问题。中国防灾协会副秘书长雷锦说,最重要的是缺乏想法和意识。要把公共安全提升到安全文化的高度,把城市公共安全放在更高的平台上。他说。
雷锦进一步解释说,城市公共安全文化=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安全责任。据我们杂志报道,早在2006年,北京市政府就印制了《首都市民防灾应急手册》,免费发放给市民。然而,本手册向公众宣传的是一些防灾和应急的基本知识,对公众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教育远远不够。
根据北京急救中心高级急救教练陈至提供的数据,25%的美国公民接受过急救培训,15%在东京,10%在中国香港。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是0.6%,2008年政府推动达到1.6%,已经是中国城市中最高的了。
从政府的角度来看,非典过后,政府在如何提高应急技能方面进步很快,但在如何调动社会力量、培养公民自我保护意识方面仍存在明显差距。事实上,政府在救灾中承担了很大一部分责任,直接的结果是政府独自一人,一手包办,无所不包,没有很好地树立多重责任的主观意识。钟开斌说。
结果,一方面政府管理的东西太多,往往做不到;另一方面,公民的自助和互助意识和能力没有得到培养。
钟开斌对此感触颇深。他在汶川地震灾区做了相关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汶川在灾害自救领域的某些方面不如其他无地震地区。他通过深入访谈了解到,灾区很多人依赖,主动意识不强。
此外,中国从来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灾害自我学习、自我积累、自我完善的机制。我担心北京的大雨。现在还是很热。过一段时间注意力会转移,意识和技能可能又会下降。钟开斌说。
还有一点就是中国民间志愿者组织相对滞后。在日本、美国等国家,志愿救援活动已经成为救灾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1年日本地震后,全日本近3万个非政府组织第一时间开始行动,包括广泛征集捐款、建立网络合作机制、协调捐款、动员志愿者等一整套救援方案。
在它的志愿者图书馆里,有心理援助、现场急救、物资调配、医生等各种专业人员。总部的工作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充分协调志愿者的路线图。
相比之下,由于历史原因,中国非政府救援组织发展缓慢,导致直接结果是灾难发生后,人们基本上是散兵游勇或一小群人进行救援,无法通过一些有影响力的组织有效动员和组织公众。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志愿者没有那么专业。
危险的误会
在钟开斌看来,要走出这个怪圈,首先要走出很多误区。
首先,意识的培养和技能的掌握不是一个突然的培养,也不是一时的热情就能完成的。需要不断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功夫要在平凡中放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终身教育和培训。
何辉还指出,防灾自救其实包含很多专业技能。没有专业的指导,普通人很难掌握诀窍。掌握防灾自救的系统知识和技能需要专门的训练,一时的热情是不可能做好的。他说。
此外,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是减少灾害损失的最有效、最经济和最安全的方法。
其次,很多人认为突发事件发生的概率很小,运气好,缺乏忧患意识。往往只有灾难发生后,我们才会后悔。
对此,何辉指出,很多地方防灾培训教育流于形式,组织单位只挑一天,贴个通知。人家爱去不去,也不怎么在意。遇到灾难,很多人不知所措,像无头苍蝇一样。
而且防灾自救中的木桶原理总是被忽略。灾难发生的概率,救援的损失和成功往往取决于我们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即木桶中最短的木板。所以,其他环节再完善,如果一个环节出错,往往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接受采访的专家指出,目前很多灾害往往发生在管理最薄弱、隐患最多、没有治理的单位和场所,如地下商场、网吧等场所,安全准备、安全意识和自救技能最少的人往往受到伤害。
不能拖延的改革
要从根本上改变灾害自救互救的现状,需要更多具体可行的措施。
接受采访的专家建议,首先要推动全社会对自救互救应急技能和安全意识的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让安全自救意识真正在全社会扎根。钟开斌建议,应将防灾、自救等知识和技能作为大、中、小学的必修课,以及企业和政府公务员必备的培训内容,有效提高社会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真正从娃娃抓起。
二是进一步加强灾害应急演练,结合相关知识技能的普及,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受访专家认为,演习是宣传、教育和培训的最佳方式。有专家进一步指出,实际演练模式需要一个大的转变,即从自我展示演练转变为发现问题演练。重点是在演练中发现问题和不足,改进工作,而不是把重点放在显示设备和反应速度上。
第三,建立和完善灾害评估的学习机制。接受采访的专家表示,目前,中国缺乏完善的自我评估、自我调查和自我学习机制。灾难是我们最好的学习机会,要发现问题,全面改善。钟开斌说。
目前政府虽然对救灾有一些思考,但远远不够。一位接受采访的专家告诉本杂志,我们的评价或反思基本上是:总结更多的经验,吸取更少的教训,自我评价,外部评价,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伤疤愈合了,痛苦也忘记了。
相比之下,国外很多发达国家每次发生重大灾害后,都要组织相关部门和力量进行调查,进行认真全面的评估。目的不仅是为了追究责任人,也是为了发现问题,改进问题。
2005年,美国卡特里娜飓风过后,白宫、众议院等机构立即成立特别调查委员会,经过几个月的详细调查,陆续发布调查报告。
白宫调查显示,缺乏规划、组织领导不力、灾难应急管理人员经验不足是卡特里娜飓风期间联邦政府救援失误的主要原因。该报告警告说,政府可以从这场灾难中吸取17个教训,并提出了多达125项建议来提高政府的应急能力。
但众议院的调查报告严厉批评了台风前后许多政府机构和高级官员的准备、组织、协调和应对不力,美国联邦应急管理局前局长布朗不得不辞职。
第四,大力鼓励和发展民间志愿救援组织,通过专业培训,使其承担起灾害管理的责任。
第五,政府要转变观念,形成新气象,建立多主体参与机制,充分发挥公民在防灾救灾中的主体作用,构建齐心协力、共同参与的救援体系。
(摘自《展望》新闻周刊,2012年8月6日)
李少飞
标题:[陇文化]“安全文化”课亟需“恶补”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