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陶渊明《桃花源诗并记》有失误?
本篇文章700字,读完约2分钟
其云:自秦隐居500年的桃源人,至今仍穿着秦人的风格(“没有新的衣服制度”);这与“男女打扮像陌生人”是“冲突”的。王淑敏的《陶渊明笔记与证》也在桃园诗中发现了“矛盾的细节”,被强烈解读为“男女皆穿,就像外人穿一样”,并说与他们穿的衣服风格无关。所以《白》的作者反驳说:“世界上还有连衣服都没有的人吗?”
其实关键是要搞清楚桃园诗里的“没有新衣”是什么意思?自古以来,衣服都是穿的,大衣也是穿的。毛川说:“打扮,打扮下来。”衬裙或裙子下面。裙子,在古代,男女通用;这里特指裙子。六朝贵族子弟穿着时尚,即“裙木屐”:下穿裙子,下穿木屐。《桃花源诗》中“衣无新制”,即“穿衣无新制”:从秦到汉、魏、晋甚至刘、宋,“穿衣”都是旧制,故称“无新制”。
是裤子的变种,这就是书;古代是指没有裤裆的裤子,这样才有裤裆褶皱。《礼记·内则》:“衣不尴尬。”孙西单的收藏:“哎,衣服在里面;穿好衣服。”这是一件没有裤裆的低胸连衣裙。有一个裤裆,见《金淑阮籍传》:“我没看见裤裆里有一群虱子...我不敢留缝,也不敢移出裤裆。”很明显,腰封外面的裤子还是下裙。
陶渊明的同时代人谢灵运,《宋书》本传说他“衣服器具,改旧制”;还有“爬蹑常带木屐,上山到门牙,下山到后牙,尝从宁南山伐木之初驱车直赴临海,从百人之上”。当时,45岁的诗人乐康·龚氏也穿裙子(配腰封)和谢公的脚;这叫“衣服和器皿,多改旧制”!简而言之,500年来避秦的桃园人,“来来往往种庄稼,男女打扮形同陌路”:外衣下没有新制度。《白》中古印度夜体的“摹本”叫“文在前,诗在后”,造成“陶渊明之所以误”,更是无稽之谈。桃园诗《纪》其实是前序,自古以来就是。
标题:[陇文化]陶渊明《桃花源诗并记》有失误?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