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母 亲
本篇文章1556字,读完约4分钟
我妈60多岁了,一个字都看不懂,什么家电都不会用,什么电视剧都看不懂,连电话都不会接。妈妈的手粗糙,弯来弯去,腿脚不灵,皱纹纵横,却从不抱怨,头发花白却依旧硬邦邦,步履蹒跚却从不闲着,整天忙忙碌碌,干着很多本不该干却永远干不完的家务活。即便如此,世界上谁又能抛弃母亲,谁又能在心底里不记得母亲的点点滴滴,忘记母亲,这与教育的影响相去甚远。
我妈十二岁的时候,是我家的童养媳。她出生在这个国家极其困难的时期。说话算数的老支书看到母亲快饿死了,特意让母亲到合作社食堂烧水,每天喝半碗粥,保命。20世纪60年代,我们姐妹相继出生。在工作点有报酬的时代,多子女家庭直接是团队中的贫困家庭。我妈为了多挣点工分,早起贪黑,割的麦捆数和男人一样多。她背上的农家肥是女性中的第一,大家都夸她身体好。即便如此,七口之家的温饱不足是她一直试图改变的方向。
母亲天生勤快,在她心里,让孩子衣食无忧是她最大的愿望。为了实现这个简单的愿望,在赚取足够工作点数的同时,她做着其他女性很少做的农活。在她幼稚的岁月里,她经常像尾巴一样跟着妈妈,模仿妈妈的工作,见证妈妈勤劳朴素的生活方式:在田里,别人休息,妈妈在田埂上荡来荡去,砍来砍去。回到家,一进去就进了黑漆漆的厨房,抓着点柴火给全家人做饭。
我在城里上班后,每年带着妈妈住一段时间。在现代的房间里,我妈讲了庄稼的生长,亲戚朋友的变化。她与城市生活格格不入。她离开大门100多米后找不到门回来。晚饭后,我拖着妈妈沿着白龙江散步,逛超市。我发现我妈对锅碗瓢盆还是最感兴趣的。我每次都给她买好几件,我妈也不识字。
遇到加班写材料的时候,我妈坐在床上时不时给我加水,直到我写完。我妈,平时晚上九点睡觉,总是在炕上等着嘘寒问暖,问我们睡前和早上吃什么,炕上热不热,被子薄不薄。陪父亲去武都看病的母亲被查出急性阑尾炎。手术后,朦胧的母亲一遍又一遍的问要多少钱,一遍又一遍的要求出院。罪恶感难以言表。我们很高兴救了母亲的命。在药少药少的偏远家乡,母亲一定是逃命了。
很多年,我去名牌服装店挑买贵的衣服的时候,我妈衣衫褴褛,看着她儿子在学校门口的背影出现在我面前;当我和朋友混在一起,对他们大吼大叫的时候,我想起了我妈在街上等着买蛋笼的背影;出差出去住豪华酒店,想起了寒冷的冬天,我妈满山捡柴火的时候的背影。
很多年了,看到街上成群结队的母子,我想给亲爱的妈妈洗一次头,洗一次脚,把她的肩膀和背上的柴火换掉。
多年来,当我回到我期待已久的家时,我面对着荒凉的村庄、低矮的茅草房、堆满牛马粪的小院子、冒烟的炉子和滴水成冰的季节。胸中期待已久的孝心,在虚荣心和艰苦环境的干扰下消失了,消失了。我不得不用给妈妈买的衣服和几百块钱来弥补这份缺失的母爱
走在回市区的路上,满车都是土炕刺鼻的味道,连小手提袋也不例外。晚上把带回老家的衣服全部放进洗衣机,嗡嗡的声音和汩汩的水声冲走了从未改变的味道,永远伴随着祖先。
以前当老师的时候,我妈知道我有一天在给学生上课。我当了行政干部后,我妈一天都不知道我干了什么。她经常说,当干部应该像当农民一样诚实。事实上,亲爱的妈妈,你从哪里知道?你说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已经让我知道我应该做什么以及如何做。
当我们感叹独生子女难教的时候,当我们批判现代学校教育的弊端的时候,更应该关注的是这个孩子的第一位,也是永无止境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耳濡目染。
家,国家的家,国家,国家的家。每个家庭的生产生活都在发生变化,变得越来越好的过程,是否反映了我国由弱变强,由穷变富的过程?母亲对我的好,是绿叶对根的深情,交织在一起,根植在我们伟大民族的心中。只要我们永远记得这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只要我们永远记得自己从哪里来,去哪里,怎么到达目的地,脚下的路就会越走越宽,越走越稳。
标题:[陇文化]母 亲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陇文化]关于春天的主题
下一篇:[陇文化]文摘:监督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