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官鹅沟及官鹅沟藏族
本篇文章1358字,读完约3分钟
看了郯昌县描写“羌”、“关鹅沟”的文章,有些说法不敢恭维。今天我就来说说典关鹅沟的史料,和大家讨论一下。
郯昌县官鹅沟位于岷迭山脚下。这里山高耸入云,峰峦耸立,山崎危在旦夕。有北方挺拔山川的阳刚之美,其实是龙上的一景,已被指定为国家森林公园和四星级旅游度假区。一年四季,人在欢笑中来来去去,车来车往。但美中不足的是,当地的孩子和外国的学者,受到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山川风景的迷恋,写了一些假文章,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帮助他们走下了台。
作者在党场长大,对当地的历史、民族风俗、山野风光都有一定的了解。现在结合自己的拙见和十几年的文史工作实地考察资料,以“抛砖引玉”来描述上述理论。
当昌确实是汉魏时期羌族活动的中心地区之一。南北朝北魏时期,羌酋梁秦曾建党昌国,都城在城关镇老城区。但唐朝天宝“安史之乱”后,被吐蕃占领。吐蕃陆礼部盗道、民、迭典、党之地,统治三百余年。据《续子·同治鉴》所载,北宋李露部(郭庄)鬼章,据周涛所言,青衣阁(青衣街)盗迭州,43户,13市。今辖舟曲县,岷、荡二州归大首领穆(穆)管辖。熙宁六年,王绍收复
吐蕃统治了党州几个世纪,党昌的羌人、浑漠人被吐蕃人整合,称为“番”人。元朝时,在陶、闵、狄、党等地设置“德西马”道,管理这里的吐蕃人。当时改名为“西番”人,延至民国。根据当昌百户“土司”族谱,明洪武六年,朱元璋命地方官马骥管理当州“贾母”十六户。
“贾母”的十六大家族是什么?
居住在当昌县赣江头、新城子、临江、城关等30多个自然村的平川、拉街、范平、马圈、官鹅等藏族人,自称是北宋党州吐蕃首领穆棱正的子女和后代。明太祖朱元璋给麻吉土官的圣旨也叫“贾母”。给一个民族起名,需要民族承认它的称谓,需要中央政府承认它。弹厂“贾母”人的称谓就是由此而来的。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央宣布“汉、满、蒙、回、藏等民族为共和国”,藏语称谓正式延续至今。历史已经证实,当昌的羌人已经由原来的羌人变为羌人,由羌人变为蕃人,由蕃变为蕃人,由蕃变为藏族。在关鹅沟、大河坝公园,随处可见“羌式小吃店”、“羌寨旅游园”等广告和店牌,形成“牛头不对马颈”的混乱现象,扰乱视听,误导游人。真的是“有得必有失”的一着棋。
接下来说说关的鹅狗。
为了厘清关鹅狗的来龙去脉,必须将“关鹅”与“狗”分开,以厘清它们之间的本来面目。
据《民周志》记载,官鹅是“关邪”二字。它是“贾母”十六大家族中“基隆”家族的一个分支。“基隆”氏族有“毛儿(瓦舍坪)、布司瑙(乔氏)、辛格Xi(郭子山)等。关邪的藏名是“盖哀”。今天的官鹅是邪恶的转移。官鹅是中国的。官鹅是姓。他住的村子也叫官鹅村,就是这个地名。
历史上没有关鹅狗的名字。解放前和解放后,当地人把关隘称为“鲁人沟”、“西番沟”或“上沟里”。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岷县人民政府(当时隶属于岷县党昌)成立了“官鹅”乡(旧称四乡),乡政府设在官鹅村。党政办和岷县政府在减租,反霸,搞“土改”,在官鹅乡政府所在地开会,安排工作,这些都叫“沟”。久而久之,“惯例”就确立了,从此,“关峨沟”就代替了“鲁人沟”的名字,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综上,“官鹅”不是“官娥”的名字,也不是“官家(土司)养鹅的地方”,更不是“天鹅”生活的沼泽湖。“官鹅”是氏族名称和地名,这是历史的真相。
标题:[陇文化]官鹅沟及官鹅沟藏族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