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箫声
本篇文章781字,读完约2分钟
“桃花影飞离神剑,碧海潮生玉笛”。因为有黄的笛子,也因为有随潮起伏的长笛声,读金庸,可以在江湖的血泊中感受到一些风华和诗意。
最早听长笛是在学校。有一次去看演出。舞台中央,一个年轻女子坐在椅子上,头微低,手指轻轻舞动,笛声如流水。闭上眼睛仔细听。很清晰,很婉转,很悠扬,有点停滞。这就像一个夏天的下午,当你睡觉的时候,你会忍不住喝醉。当笛声没了,再走到台上,吹笛者已经离开了谢幕。
听久了,越来越喜欢小了。箫就是箫,它不同于任何一种乐器。没有琵琶古筝的铿锵强度,也没有二胡的苦涩。也是《二泉映月》的配乐。二胡声中月色萧瑟,“寒月长沟无声”,笛声中却隐约清晰。不如笛声清晰。肖比长笛慢得多,也低得多。笛声是清晨踏着或黄昏归来的牛背上,孩子们嘴角划过的一丝喜悦。而萧,则是深夜寂寞,静静的思考。
《明月夜二十四桥,玉人何处教笛》。杜牧千古名句,吟咏萧,是扬州城,被称为“怀左名都,朱熹美地”。“天下三明月夜,两流氓扬州。”即使在这样的月光下,笛声也要低沉婉。萧的低吟在江南的水波上隐约升起,如轻烟轻雾,是一缕缕忧伤。
笛子垂直吹,吹笛者总是低着头。这种内省的谦逊注定是简单含蓄的,没有张扬。萧的话,是耳语,是自言自语。“东晓的声音在月光下破碎了,但他担心月亮落下glass空”——在深夜,萧的声音变得越来越孤独无助。
“人吹彩笛,天迎”,长笛声是萧史和的爱情和幸福;“、萌破”,低调的是深闺中“别有哀怨,无声胜有声”的相思与辛酸,足以打湿江州司马的蓝袖。萧声有太多的悲伤和悲伤。萧声是一个罕见而优雅的词,几千年来一直被深思熟虑地使用。
前几天上网看到一幅油画,徐悲鸿为蒋碧薇画的萧声。图中吹笛的女子手持长笛,神情娴静,如明眸凝视前方,眼中却有挥之不去的忧伤。专注地看着画,恍惚中似乎有笛声溢出,有吟诵,有三声叹息萦绕。唉!是两个传奇人物和一个令人遗憾的爱情故事!
标题:[陇文化]箫声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陇文化]信 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