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科幻作家:《火星救援》等科幻片配合美国家政策
本篇文章2095字,读完约5分钟
英雄在火星上种土豆
陈楸帆
阿巧
马特·达蒙主演的《火星救援》上映两周。截至昨日,票房接近5亿,成为众多观众热议的话题。许多观众喜欢马特·达蒙在火星上“种植土豆”,而其他人则为电影中的“中国元素”感到自豪。但在专业科幻作家眼里,《火星救援》是一部怎样的作品?
这部电影完全忠于原著
凭借《永别了》获得第23届中国科幻银河奖的80后作家陈秋凡坦言,虽然没有看过整部小说,但相比电影,他总的印象是电影中的人物非常乐观幽默,与以往的科幻电影大相径庭。这部电影充满了积极和明亮的色彩。
“因为我们看了太多阴郁悲观的科幻电影,包括很多我自己写的悲观科幻小说。”看完电影,陈秋凡说他觉得有点惭愧。“我认为我们应该回到《火星救援》中表现出的鼓舞人心的精神。正如刘慈欣老师所说,我们应该回到人类刚刚开始探索宇宙并渴望探索太空.的时代”
世界中国科幻协会主席、《生死第六日》的作者颜屋说,他已经提前读完了整部小说。一开始他觉得里面描述的东西其实很平淡,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当时我以为,如果要拍电影,应该是几个故事的叠加。第一部是《鲁滨逊漂流记》,第二部是《阿波罗13号》,第三部是《复活》,因为在电影中,太空号的船长最初被迫放弃马特·达蒙扮演的马克,但后来船长坚定地转过身去救了他。
颜屋感慨地说,这部电影太忠于原著了。“这几乎算不了什么,包括里面的中国元素。虽然影片中的中国航天局(虚构的名字)是在一个欧洲国家(德国)拍摄的,但感觉比我们好。中国航天城更宏伟。”
不能再假设火星上没有水了。
因《收获童年》获第25届中国科幻银河奖最佳短篇小说奖的90后作家阿阙说,看电影前有朋友跟他说:“看一个人种土豆有什么好?”但是看完之后,他发现这部电影的主角有一种活下去的信念。“在这种信仰的支持下开始种土豆,解决很多困难,是一种很有魅力的叙事方式。”
陈秋凡说,《火星救援》里的马特·达蒙纯粹用一个工程师的理性态度解决任何问题。“其实,乐观的科幻小说远比悲观的科幻小说难写。因为乐观小说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没有真正的反派。”火星救援中真正的反派是极端环境和突发事故。“在这样的环境下,很难制造出戏剧冲突,我觉得很好。”
影评人透露,《三体》的作者刘一直很喜欢中国早期的科幻小说《小太阳》。“他一直想写出那种纯粹的,讲究理性和技术,同时又抛开政治因素的科幻电影,里面有一种革命性的乐观主义。这也说明创作这样的小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觉得这部电影可能是关于火星的电影中的最后一部。”吴艳笑了,因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空航天局)最近发现火星表面有水。“有了这个发现,以后所有的电影和科幻小说都不能再假设火星上没有水了。有了水,就另当别论了。”
科幻电影变得乐观和有趣
彭彦说导演雷德利·斯科特拍这样一部电影既合理又出人意料。首先,他拍过很多悲观的作品,包括《异形》、《银翼杀手》、《角斗士》,但他从来没有拍过这么乐观的科幻片。其次,他其实是一个能演得很深入的导演,但在《火星救援》中几乎不谈任何题材。除了用理性的科学态度解决问题,几乎不涉及思想层面。
《火星救援》中的幽默和乐观会成为好莱坞的新潮流主题吗?
陈秋凡认为,这是一个特例。“因为这部电影几乎是抄袭原著小说,所以不能说是潮流的改变。”但他也承认,好莱坞很多超级英雄题材的科幻片确实有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越来越搞笑。”包括《银河护卫队》和《蚁人》,影片中会加入很多轻松搞笑的细节来舒缓情绪。我觉得观众的现实生活是比较沉重的,每个人都不想仅仅为了教育而去电影院。”
关于近年来好莱坞影视作品中出现的“中国元素”,彭彦表示,“中国元素”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外国影视作品中,包括许多美剧,“中国的形象越来越积极,在火星救援方面完全是积极的。”
尽管如此,颜屋强调,这部电影毕竟是一部电影,许多好莱坞科幻电影中出现的中国空间技术不应该是真的。“比如《地心引力》结尾有一个细节。主角说是根据俄罗斯。键盘是操作的,但是我问过我国的航天专家。他们说我们的键盘和俄罗斯完全不一样。”
“火星热”符合美国国家政策
阿波罗13号之后,多年没有超级科幻大片了。近年来出现了以探险为主题的科幻大片,如《地心引力》、《星际争霸》、《火星救援》。是否暗示了什么?
对此,颜屋回答说,这可能与美国2030年后将宇航员送上火星的国策有关。“符合美国的国策,也鼓励很多国家共同努力。”同时,《火星救援》也是一部非常美国化的电影,包括美国国旗、美国荣耀等。“美国以前做过很多技术,值得他们骄傲。比如电影里用放射性同位素热电发电机发电,带动火星车长途行驶。为此,我们还特意请美国科幻作家给我们讲解电池的功能。”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幻领域出版了大量小说,包括《红火星》《绿火星》《蓝火星》三部曲。“也许每个人都认为火星是人类探索的下一个目标。”
陈秋凡说,在很多人眼里,探索火星就是“发现另一个地球”。“最近,在火星上有许多新发现,这将把人们的目光投射到泰空.这是一个新的趋势,但趋势总是一波又一波。变化,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走一次轮回。”本报王j166
标题:[陇文化]科幻作家:《火星救援》等科幻片配合美国家政策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