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古典诗词的阅读与欣赏
本篇文章1748字,读完约4分钟
我们知道中国古典诗歌的成就极其辉煌。由于其历史悠久、题材丰富、形式风格多样、艺术手法不同,如何阅读和欣赏古典诗歌是不可能一概而论的。欣赏古典诗词,最基本的问题是理解。当然,我们说理解是有一些基本要求的。比如要了解这部作品的背景,以及作者的一些基本生活情况,这些都是阅读一般作品时要了解的。今天,我想从几个更高的层面和你谈谈如何进一步提高我们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作品内容、风格与主题类型的关系
中国古典诗歌的主题是从少到多逐渐增加的。在主题形成和拓展的过程中,会形成某一主题作品的内容、主题、艺术风格的传承。比如抒情言志,咏史怀古,边塞游侠,山水田园,送别人,相思愁,闺怨几乎可以说是永恒的主题。此外,中国古代诗歌有模仿古代的传统,这使他们在借鉴前人创作的过程中继承了上一代的悠久主题,促进了诗歌在艺术表现上的不断进步。如果理解了这些规律,对我们理解诗歌是很有帮助的。
比如很多名句,有时候是几代人提炼出来的。先看几个例子。众所周知,李商隐的《春蚕织到死》和《夜夜烛泪流》是著名的诗篇。但在他之前,我们看到南朝乐府民歌《子夜歌》中春蚕已经易感,子思已经复活。这丝是双关语,也指思念的念头。所以李商隐的名句都是把前人的诗句融为一体而产生的。比如王安石的春风是绿的,江南岸是。在他之前,盛唐诗人秋微写道,当东风吹来,绿湖上山。李白还写东风已转绿,瀛洲草。这个绿色的词用得很好。可惜知道李白这首诗的人不多,但王安石的这首诗很有名。像北宋词人晏,名句“舞柳楼月心”,唱桃花扇。中唐时期,有个叫吴的人也写过类似的句子,开歌扇面具,青杨来回舞,但几个字的顺序倒过来,味道却很明显。
由此可见,古代诗人往往发挥前人独到的见解,成为名句。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因此,我们对名句的欣赏应该与这样一个主题和行为艺术的传承相结合。
对名篇的理解是一样的。后人在写作时,往往会同化前人相同题材的含义。有时候,如果你不知道前面的作品,你就不能理解后面一些诗歌中的意图。比如送别诗,从汉魏到唐宋,数不胜数。下面我举两个例子。我先来看看李白的《送友人》,这是一首著名的五言诗。翠绿的山丘位于城墙的北侧,波光粼粼的水环绕着城市的东部。在这里我们互道再见,而你,像没有父亲一样,随风飘荡,远行。浮云如游子,似游子,夕阳缓缓下山,似有留恋。他的手从这分离的一挥,骑在马上的朋友将带着他长途跋涉,漫漫的风,似乎不忍心离开。这首诗是关于送别朋友的。应该说是很典型的一幕。城外,青山在城北,白水缭绕城东。这座山和水不仅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也是与这里的下一句话“你必须离开我,漂走”的对比。山水情似乎对这座城市怀恋,但人却像孤篷一样开始了漂泊千里的旅程。我会在浮云中想起你,所以在夕阳中想起我是这首诗中两个著名的句子。浮云是眼前的风景,但也是隐喻。就像浮云一样,一个流浪者无法掌握自己的漂泊走向。夕阳指出了不同的时代,但也暗示了时光流逝,人生变得短暂而漫长的悲哀。这就是原因。
为什么这样理解?因为中间两句对联在汉魏古诗词中融合了很多类似的意思,比如孤彭不如流浪,我们可以看到曹植把彭从他的根上挪开,随着长风飘动,像这种游客一样,从军队中死去。彭是一种草的名字,它的根在秋天干燥时离开土壤,被风吹走。所以从汉魏开始,人们就经常用孤鹏、飞鹏、转鹏这样的词来形容游子。
也是用浮云来比喻,李陵的诗仰望浮云,选举突然超越对方,也是告别的时候说的。曹丕西北有浮云,飘逸如车罩。不见面就好好珍惜,适应风,意义更深,不仅仅是把浮云的漂泊比作游子的漂泊,更有一种人生无法掌控自己命运的感觉。
于是在夕阳下想起我,在夕阳下告别故人,我们也可以在曹植的飓风中度过一天,时光飞逝西去。全盛时期是做不到的,但百年后我能从眼睛里看出来。夕阳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时间过得多么快,人生多么短暂。游子已经风华正茂,却还在萧瑟的旅途中漂泊,分开时的心情可想而知。
最后和我的马是嘶鸣一次又一次,班玛,是流浪马。此刻,诗人和朋友们立刻挥手告别,频频寒暄,就连他们骑的两匹马似乎也明白主人的心情,不愿意分开,走的时候也忍不住吹口哨。这些意象是以前人们送别时最常见的,也是汉魏古诗词中最常用的。所以后人往往把这首诗赞为五言律诗,但它有汉魏古诗词的古调,所以评价很高。
标题:[陇文化]古典诗词的阅读与欣赏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