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新疆和田玉真假难辨纠纷不断 业内呼吁出台标准
本篇文章2014字,读完约5分钟
吴德升的“淑女”(和田玉)
倪卫斌,《立即封侯》(和田玉)
王平“三母教子”(和田玉)
文本、地图/郭晓彤
日前,新疆和田玉种子材料纠纷此起彼伏:一份和田玉种子材料的真实性引发了买卖双方的法律纠纷。这是最近北京媒体报道的真实案例;无独有偶,一件新疆和田玉雕塑家雕刻的和田玉种子作品近日在广州出售,但买家称是赝品,要求退货
那么,当国家对和田玉的定义已经明确没有产地,鉴定标准因地区而异时,新疆与和田玉相关的纠纷会不会越来越多?
买家和卖家对种子材料的真实性进行起诉
随着新疆翡翠和田玉等资源型藏品价格的逐年上涨,原石贸易越来越受到专家的青睐,因真假难辨而引发的纠纷也越来越多。
据媒体报道,买家姜欲以200万元的价格购买一块重约60公斤的新疆和田玉籽料,并预付定金50万元。翡翠到手后,姜发现有造假痕迹,要求臧提供原产地证明和身份信息,但不想被臧拒绝。觉得被骗的姜起诉卖方,要求臧双倍返还100万元定金。一审时,臧同意解除合同,但认为姜违约后才支付剩余款项。最终,一审法院裁定双方合同解除。由于姜无法证明玉种材料为假,故其双倍返还定金的主张未获支持;臧不能证明玉是真的,所以他对姜违约的抗辩不予支持。
无独有偶,新疆和田的一位玉雕工听到这个争执后,也给他泼了一盆苦水。原来最近他来广州参加展会的时候,当地一个买家花了一万块钱给他买了一块和田玉的籽料。但没过多久,买家带去广州某机构鉴定,检测结果显示皮肤是假的。买家怒气冲冲的来找我退货,说我的材料染了。我做这个几十年了,用了无数的素材。我还会错吗?再说了,为了这点小钱也不可能骗人,毁了人家的名声。他承认自己很受伤,就亲自拿着材料去北京检测,结果证明是真的。对此,玉雕大师表示无奈。
不同的标准让收藏家没有证据可循
要知道什么是玉并不容易。去看看。在逛当地的玉器市场时,大多数商家都会掉这样一句话。但从事和田玉业务多年的刘老板告诉我:我不相信任何鉴定证书,我只相信自己的眼力。大多数玉,比如和田玉、翡翠,都有所谓的标准,但是标准只告诉你它的结构是什么,却没有告诉你它是什么,是不是好玉。但大多数和田玉鉴定文件主要显示透闪石、莫氏硬度、密度、折光率等数据。
广东珠宝玉石贵金属检测中心(gtc)主任郭庆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国家对和田玉的定义没有任何起源意义,只是对物理性质和结构相同的软玉的统称。但业内众说纷纭,很多人认为和田玉只产于新疆等地。但检测时很难判断其来源,只能通过肉眼和经验来判断。其实很多人认为和田玉可以通过油脂、密度、颜色等一些标准来直观的判断。
郭庆红认为,广州和北京的不同机构有不同的评估结果是正常的,因为这种评估是定性的而不是定量的,市场上也没有明确的定义标准。比如,据我所知,和田玉的皮几乎90%都是经过人工处理的,包括染色,有的还经过加热处理,使其看起来像原皮。有的人能接受这种加工,认为是天然的或者是一种手艺,是无害的;然而,一些收藏家认为,一旦有人做了标记,他们就篡改了它。正是因为收藏的概念不同,才会有判断上的差异。他还说,有些工匠只能保证他们负责的环节没有被篡改,但他们不确定原材料以前是否经过处理,因为很多人并不是直接从产地获得玉石,而是在市场上交易,但他们可能没有足够的识别知识。
当然,对于商家来说,我希望所有和我有亲戚朋友的人都叫和田玉,这样就有大量的商品,也有可操作的空房。从事和田玉销售多年的马先生(化名)坦言,和田玉原本是大家建立的,是新疆生产的,但模糊的标准让人有空子钻。目前标准只包括特殊等级和一级种子材料,对真假的界定相对模糊。所以很多检测部门互相争斗。另外,官方检验不区分产地,无法通过仪器准确区分产地。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20克至200克之间的新疆顶级和田玉籽料的最高参考价维持在2万元/克,而质量较好的韩国玉和俄罗斯玉的价格近年来大幅上涨,但与新疆顶级和田玉籽料的价格相差甚远。
马先生说,如果有关部门出台明确的行业标准,比如新疆造什么结构,俄罗斯韩国造什么结构,对收藏家来说肯定是好消息。既然那些专家和大师都说一眼就能看出来,那他们能不能总结经验,拿出一个可行的标准?马先生说。
收集小贴士:小心仿制种子材料
郭庆红告诉我们,整个玉石市场还处在一个急需建立诚信的时期。很多人都知道商场贵,要去商场才能安心。但是,当商品通过不同的渠道转移时,成本和利润差别很大,报价也很不一样。即使消费者辨别真假,也很难获得明确的价格参考。所以他建议收藏者不要在旅游景点等地方买玉。至于定价,他也表示很难获得准确的参考价值。和田玉市场毕竟是自由市场,黄金无价。
马老师提醒玩家,买玉石的时候最好把玉石放在自然光下好好看看,不然会有很大的色差,容易被蒙蔽。此外,仿和田玉籽料表面有酸蚀层,一般为白色或黄白色,与白色编钟石非常相似,有荧光反应。假和田玉籽料一般都是用一些玉屑卷磨而成,但用这种方法制作出来的料皮会有划痕,外观很不自然。
标题:[陇文化]新疆和田玉真假难辨纠纷不断 业内呼吁出台标准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