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800万网友热议过元宵 微博力量让传统民俗回归
本篇文章1428字,读完约4分钟
“抵制西方文化的扩张!别忘了自己的节日!”五年前,10名医生以这种方式发起了一项联合倡议。中国人喜欢庆祝外国节日,却忘了如何庆祝传统节日。那时候好像是社会文化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当然那时候还没有微博。2012年春节,当网友们在春节期间拿起手机编织微博时,送民风、改民风、议民风成了新的潮流。有网友感慨道,传统民俗中有那么多有趣的东西,现在才知道!
好热闹:
元宵吸引了800万条微博
元宵节,今天来了。就在昨天,在新浪微博上,“元宵”这个话题,以霸气的800万讨论数,远离了其他很多热门话题。“元宵节是在成都吗?”这个话题也成功登顶成都本地话题排行榜。媒体已经介绍了元宵节的习俗;商家,抓住机会搞宣传推广;网友们,格外给意见和建议,微博很热闹!
中国新闻周刊昨天在其官方新浪微博上介绍了元宵节的民俗:“元宵节是一个浪漫的节日,是古代未婚男女互相认识的日子。以前女生不是随意出门,但是元宵节可以一起旅游。未婚男女只是用灯笼给自己找对象。”这条微博很快吸引了包括名人薛蛮子在内的近2000名网友转发,几乎是其他微博的十倍。“新快报”在腾讯官方微博上发布消息“农历正月为七月最圆,龙年元宵节最圆时间出现在2月8日凌晨5点54分”,吸引了7000多条关注赏月时间的网友转发。
在新浪微博的“微活动”页面,发现了798个结果,包括过元宵节和送礼物。商人抓住机会从事活动,并在他们的描述中介绍了元宵节的民俗。
“元宵节还放烟花吗?”“元宵节吃什么?”"今年元宵节买龙灯还是兔灯?"元宵节的话题占据了新浪微博的“微投票”。但是最有意思的一个人气票是“元宵和汤圆是一个东西吗?”近4000名参与的网友似乎也很纠结,53%支持“是”,47%支持“否”。
谢微博:
促进民俗的回归
2006年的西方传统圣诞节,来自北大、清华、人大、中科院等名校或科研机构的十位哲学或教育学博士联名发出提案,呼吁网友谨慎过圣诞节。“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过时了吗?”它在社会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2012年春节,互联网进入微博时代后,传统民俗借助微博悄然回归。
民俗学家艾君在他的新浪博客中说:“节日永远属于年轻人。没有年轻人,就没有节日气氛和文化氛围。”随着微博在年轻人中的普及,传统民间文化借助微博强大的传播力量,重新焕发出活力。网友“死死小姐”说:“欢迎财神,送可怜的鬼...有这么多好玩的东西。”网友“冯”感慨道:“我真的要感谢微博,它在传播民间文化方面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不然可就丢了!”
论民俗
关伟介绍
“过年注意:早上开门放鞭炮……”,“元旦俗称“迎老公节”。这一天,已婚女儿和丈夫带着孩子回娘家过年……”,“今天立春立春的时候,成都人有吃春卷的习俗……”从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的官方微博“成都出版”,到成都各区县的官方微博“看金牛”、“武侯出版”,民间介绍已经成为微博的重要内容,转发了几百次。除了政府官员,介绍民俗的内容也越来越受欢迎。
网民们正在热烈讨论
春节期间,腾讯微博有近4000万个“旧俗”话题,一些几乎被遗忘的旧俗在微博上重新传播。《古墓丽影》的作者倪在他的腾讯认证微博中告诉大家:“据说正月初五是的生日。所以,以前家家户户用羊头代替猪头,代表好运;肯定会提供鱼,说明绰绰有余。”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孙昱东在他的新浪微博上说,“山东老家的习俗是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吃面条”。河南网友“梅子乖乖”向大家介绍:“我们在这里,但是过了第五天就不能喝粥了。”
标题:[陇文化]800万网友热议过元宵 微博力量让传统民俗回归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