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走进日常,“新国风”不是一场角色扮演游戏
本篇文章1884字,读完约5分钟
近年来,中国服装的潮流很难忽视。衣服飘飘的年轻人经常出现在大街上,街道上,校园里,公园里。据统计,目前中国汉服市场消费者人数已超过200万,产业总规模已超过10亿元。
不同于只是穿上古装去扮演角色,今天的年轻人,从改良汉服到原创古风歌舞,再到文化创意衍生品,不是一味的复古古风,而是把传统文化和当下的审美、生活联系起来。这种流行趋势被概括为新的民族风格、新的环境、新的技术媒体、新的思想和新的表达方式。然而,在学者看来,新的民族风格也需要克服网络时代碎片化和符号化的局限性。文化传承需要找到古今之间的联系,找到适合当下的创造和发展。没有文化传承和时代风格的融合,新的民族风格必然只是一阵风。
穿在上身展示的传统元素正成为网络一代最耀眼的个性风格
年轻人的审美能和传统文化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国内口碑很高的青春片《闪少女》里有一个最直观的答案。影片讲述了一群热爱动漫文化的年轻人,用高超的技艺和独特的演绎,让民族音乐焕发青春的故事。片中这个民间音乐团队被称为二维与三维世界的2.5维链接,也意味着动画游戏美学与传统文化元素的联姻。身着夸张卡通服饰的姑娘们,为了编曲古曲,积极研究民族乐器的进化史,甚至多次阅读《中国通史》。他们演奏的原创古典音乐在动漫展上一鸣惊人,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这个圈子。
炫耀传统文化,甚至直接穿上它,已经成为网络一代的流行趋势。以青少年聚集的视频网站李必立为例。截至今年3月,该网站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原创内容同比增长331%。大量从传统文化出发的原创内容,如古代音乐、民族舞蹈、中国服装制作、化妆、走秀、古典美食研究等。除了动画和游戏之外,在用户中也越来越受欢迎。这些内容的创作者主要是青少年,70%的人年龄在18到24岁之间。
中国美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王玉玺涉足古代风俗已有十年。她把这些作品比作精神文化产品。如今,新国风玩家并不是一味的复古和仿古,而是将传统文化元素与自身的审美习惯和新媒体技术相结合,进行创新和再造,让他们在网络空的房间和生活场景中熠熠生辉。在网上网站上,一个古筝版的小樱获得了超过2000万的点击率和超过35万的弹幕,被誉为镇站之宝。这段音乐并非源于传统民间音乐,而是一首很受动漫爱好者欢迎的现代原创曲目。另一部古代神曲《羽泉天下事》更进了一步。这首描绘三国历史事件的歌的原版是虚拟偶像唱的。古风音乐和电子音乐语音合成技术(人声)相互碰撞,产生极大的新鲜感。
古风进入时尚,让年轻人对传统文化资源有了感性认识,有了理解和探索的欲望。中国戏曲学院教师孙导认为,新的民族风格满足了年轻一代对身份和仪式的追求,是网络时代的个性化选择。新媒体和技术手段的层出不穷带来了新的人际交往方式。世代、地域、其他人的标签在褪色,而兴趣爱好更容易产生共鸣。朋友和同事之间频繁的交流和互动促进了新民族风格的繁荣。
克服碎片化和象征性传播的局限,新的民族风格可以更好地发展
在《闪电侠》的结尾,身着夸张卡通服饰的少男少女们终于站上了更大的表演舞台。在演奏了一首酣畅淋漓的原创古曲后,一些一开始不喜欢自己着装的观众也报以热烈的掌声。这个结局释放出一个信号,过去被视为非主流的青年审美文化,已经走出了圈子文化的小世界。同时,影片也提出了一个问题:新国风在以新鲜的视听体验获得关注后,应该如何面对更广泛的受众?
随着新民族风格的流行,使用新民族风格作为符号和标签的一些问题逐渐出现。一个以民族风格审美为中心的节目,因为空洞的中国古装展示和对古典诗歌和华丽辞藻的机械复制,陷入了重形式轻核心的争论。类似的买椽子还珍珠的案例也发生在所谓的《新国风》玩家身上:一些听过很多现代古风歌曲却没看过《红楼梦》的年轻网友不喜欢87版《红楼梦》主题曲《不畏眉毛》押韵不够,不太古风,闹了个笑话。
传统文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一定共识的基础上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在孙导看来,时尚层面的一些民族风格和古风,肯定是肤浅的,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情趣的装饰。文化的核心体现了整个生活方式和观念体系,是技术和人文全面发展的结果,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文化圈单向传播所能达到的。
在学者看来,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这个时代的传统文化,我们不仅要尊重年轻人自发的选择和创造,还要加强积极的引导,创造整个传播领域。比如因为国歌《不寻常的话》的流行,一群平时看不懂的不寻常的话成了网络名人。随着这首歌的流行,网上出现了很多自发普及生僻字来源及其背后的语言学知识的公开文章。这是创建三维交流场的有益尝试。
热线:0931-7550315编辑热线:0931-8151739电子邮件:mrgstx@163
标题:[陇文化]走进日常,“新国风”不是一场角色扮演游戏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