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馆长说文物】景泰姜窝子沟岩画
本篇文章1646字,读完约4分钟
带有太阳和鸟图案的岩画
人物形象
骑行地图
狩猎地图
人物形象
岩画展示了一只野兽被两个猎人来回拦截的图案
寇宗东
岩画是古人在岩石上描绘的图像和符号,包括图腾、神灵、人物、动物、地域环境等。岩画不仅是人类最早的文学和文化遗产,也是我们了解古代先民生活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和精神信仰的直接证据。岩画作为一种石雕文化,描绘和记录了当时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它不仅是人类社会早期的文化现象,也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
岩画分布在世界各地,相关岩画在中国已经有很长时间的记录。魏晋时期,李道元记录了中国20多幅岩画。近年来,由于各地发现了大量岩画遗迹,岩画研究工作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一些学者根据生态环境的影响、绘画的内容和风格,将我国的岩画分为北方、西南和东南三个岩画体系。
自2006年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开始以来,景泰县由文化馆和博物馆组成的文物普查小组在9个地方发现了岩画,包括红水镇的江窝子沟、路征镇的彭家峡、庐阳镇黄崖沟中泉镇的魏泉沟和陈家沟。景泰县发现的岩画按地理分布属于中国北方岩画序列。
目前在景泰县发现的这九幅岩画,在描绘选址、雕刻方式、反映内容以及周边区域环境和文物等方面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明显差异。以江窝子沟岩画为例,它位于景泰县红水镇红沙县江窝子沟山脊上。岩画的分布范围约为东西1公里,南北600米。这里的岩画规模宏大,个性鲜明。
岩画主要有狩猎画、人物、鸟兽、骑马放牧等。2015年,该地区岩画被中国岩画学会认定为磨钻画区,2017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江窝子沟岩画中,有一个太阳和鸟组合成同心圆的图案。由于风蚀和雨水入侵,这部作品的一些图片已经被剥离,不完整。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从图片上看到,图片上方有一个带辐射的同心圆,应该是太阳的图案。图片中间,一只由同心圆和短线组成的大鸟正朝着太阳的方向飞去。图案右下角有对角线的正方形,可能是大地的象征,也可能是氏族部落的生活场。岩画中太阳与鸟的结合,说明人类崇拜太阳和鸟。
太阳在自然界中递归,使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太阳给万物以生长。鸟儿在天空飞翔,空承载着远古祖先的精神支柱。氏族社会的人认为他们与某些动物或植物有关。《诗经》中有一个传说是关于命运的神秘之鸟,这导致了商业的诞生。
从这张图可以看出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祖先对本氏族的图腾动物特别尊敬,严禁扑杀狩猎,并有一定的祭祀活动。因此,这幅图反映了当时生活在将窝子沟的古人对自然的理解和崇拜。
江窝子沟也发现了许多带有人物的岩画。其中,一个接近鸟图腾的身影很大,引人注目。在岩画上,两个五官不清的人在一个高60厘米、宽30厘米到40厘米的石头面上勾勒出轮廓。左边一个人大步走着,蹲着,双手水平伸着,左手和头顶上有不知名的花纹。右边的人影盘膝而立,双手十指伸开,手臂自然下垂,身上头戴一个辫状头饰,下半身有一个尾饰。岩画中的独立人物应该是古人对祖先的崇拜。
还有一张刻在高度33厘米、宽度40厘米的略呈椭圆形的石面上的画,画中一只巨大的野兽(按大小和尾巴分是豹子)被两个猎人截住。上下有三只以上的猎狗从中间扑向野兽。图中,在野兽即将打倒前面猎人的瞬间,猎人将一把长柄武器刺进野兽的脖子,后面的猎人也用锋利的武器击中了野兽的臀部。整个画面完美展现了史前先民联手猎杀具有剪影效果图案的野生动物的场景。
动物是江窝子沟岩画区描绘得最多的,主要包括大角羊、羚羊、鹿、牛、马和骑牧画。其中一个高60厘米的三角形石面,重点刻画了20多只不同形状的鹿。图中的鹿是卧着的还是跑着跳着的,画面内容生动,特别传神。狩猎图中岩画以东约1公里的山脊和山坡上分布着零散的岩画。这些岩画主要包括人,动物等等。有半蹲图和骑牧图,马背上的图形换成了更小的竖条,没有描绘四肢,但对马的描绘更逼真。
江窝子沟的许多岩画生动地记录了祖先放牧狩猎的生活方式和对自然的崇拜。同时,大量对鹿、羚羊等野生动物的描写也反映了当时的自然环境。
(作者:景泰县博物馆)
标题:[陇文化]【馆长说文物】景泰姜窝子沟岩画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