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影评】文艺片如何商业突围
本篇文章963字,读完约2分钟
《永远》剧照
韩浩月
过去一个月左右,文艺片一直是国产片的主旋律。人们希望文学电影能一次又一次地鼓舞士气,至少和《绿皮书》一样。但《永远》票房并不理想,《阳台上》和《春光乍泄》票房惨淡。这一季,文艺片似乎又回到了小众位置。
其实《天长地久》已经不是小众电影了。王小帅导演不断尝试将创作与市场相结合。在这部电影中,他结合了时代背景、人物命运、故事结构、价值呈现、娱乐亮点等。这是一部为公众创作的电影。不仅仅是电影的长度等因素,还有市场环境和观众的心理,都不可能得到更广泛观众的关注。
《阳台上》票房失利与电影本身有关,但《春光乍泄》豆瓣评分达到7.9,还是让人觉得有点遗憾。这是否意味着观众对文艺片的理解、理解和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悲伤的故事比悲伤》票房过9亿,可以说明问题。这部在中国台湾制作的电影,豆瓣评分只有4.8。上映前几乎没人喜欢,但票房进步很快。原因分析,还是因为迎合了年轻主流观众的情感需求。
与《比悲伤还悲伤的故事》相比,《永远》、《阳台上》、《春光乍泄》的弊端立即显现,不是在内容上,而是在贴近观众和市场上,没有找到更通俗、更通俗的表达方式。创作者仍在用过去固有的心态拍摄,却未能跨越文艺的门槛,将商业元素完美融入作品。
当然,市场需要文艺片。即使创作态度保守,只要能出好作品,就值得鼓掌;文艺片的观众已经成为一个很大的消费群体,也可以给文艺片很多支持。然而,它仍然需要创作者的牺牲和奉献。真心希望有创作能量和表达水平的创作者能从市场中获得更好的回报。
对于文艺片来说,实现口碑和票房的双赢应该不难。之前已经有很多成功的例子,比如芳华、暗影、坏疽博奇等。,以及最近在中国获得超过4.7亿票房的奥斯卡获奖电影《绿皮书》,都是文学电影市场突破的好例子。这是一条从这些电影中发现和移植经验的道路。
文艺片创作者需要面对的一个新问题是,电影口碑好,观众认可,但不愿意去电影院买票。所以在拍文艺片的时候,要给观众足够的理由去买票,而不是抱着观望的态度。毕竟现在电影制作量很大,观众有很多选择。文艺片导演要在整个市场环境中衡量和评价自己和自己的作品,把握创作轨迹,满足自己的文艺理想,从市场回报中获得积极的鼓励。
热线:0931-7550315编辑热线:0931-8151739电子邮件:mrgstx@163
标题:[陇文化]【影评】文艺片如何商业突围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