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人民日报人民时评:春节,让我们的文化青春不老
本篇文章1406字,读完约4分钟
春节文化作为一个共同的纽带,不仅连接着熟悉的家庭,也连接着无数远方的人。
各个家庭的团聚构成了国家的统一;每个家庭的幸福构成了国家的力量
以往春节,反向春运热潮现象备受关注。很多城市里的奋斗者和年轻人不再跟随人群从城市回到家乡,而是带着父母到城市过年。在工作城市实现家庭团聚已经成为春节文化的新变化。
类似的变化不胜枚举。打开新气象,看万世山河,让70的年轻人翱翔;龙族掌控大趋势,带来五大洲的朋友,九重泰运强中国。这是新年前挂在南京明城墙上的一副对联。明城墙与书法和对联完美融合。北京故宫在故宫举办新年活动,数百件(套)文物再现清朝宫廷新年习俗;上海人民广场地铁站开启百福图走廊,一份祝福对应一份职业,受托为劳动者拜年,带给人耳目一新的节日气氛。
时光流逝,四季流转,万物变化,春节习俗也不例外。比如过年的方式在变,从父母,不远万里到父母,一起旅游,全家出境游今天已经不新鲜了;新年礼物也在变化,从老的土特产、保健品、衣服鞋帽三种,到新的数码产品、智能音箱、扫地机器人三种;传播方式也在改变。以前是大包小包,现在是手指网购。人还没到家,货已经开始了。一些长辈改变了分配压岁钱的方式。他们没有准备新的钱,而是通过移动支付直接给年轻一代发红包。春节期间,越来越多的城市禁止燃放鞭炮,清新的空氛围正在回归。拥有一个平安清爽的春节,不再是奢侈的梦想。春节文化的这些变化反映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反映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在变化当中,也有一成不变的习俗。有个作家曾经写道:除夕夜,院子里长满了芝麻梗,孩子们踩在上面,以此踏上晚年。精疲力竭,睡前问候大人,以示辞职。成年人摸东西作为奖励,是为了成年。现在很多地方,踩老、辞老、压老依然是极其重要的。冰心回忆起自己小时候过春节的时候,说太子拜灶用的糖果点心很甜很粘,为了糊灶王的嘴,让他不能举报家里的坏话。这种风俗描述让人一看就笑,今天很多地方还在这么做。这些流传了几千年的春节习俗,不会因为时代的发展而褪色,恰恰因为绵延久远而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
一位作家在谈到新年文化时曾判断,由故土、血缘、乡愁组成的巨大磁场,遍布大地、山川、河流和每一个城市、村庄。使这个磁场有效而有吸引力的,不仅仅是情感的力量,还有文化的力量。俗话说,无论在哪里,每当到了春节,总会想起家人团聚,想起我们出生长大的家乡,想起相聚的温暖和力量。来自千家万户,我们总是以新换旧,我们体会到时间的流动;从互相敬酒到分享胜利的茶,我们尝到了热情和想象。在这个过程中,春节文化作为一个共同的纽带,不仅连接着彼此熟悉的家人,也连接着无数远方的人。
团圆最幸福,最幸福,最有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的话道出了春节文化的核心。俗话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复兴最终应该反映在千千成千上万家庭的幸福和亿万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上。无论习俗如何变化,我们对团圆的向往都不会改变;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我们对国家安全的希望都不会减少。各个家庭的团聚构成了国家的统一;每个家庭的幸福构成了国家的力量。
春节是一个新的开始,预示着新的希望。感受移动时代团聚的温暖和力量,感受变化时代不变的文化基因。我们更有动力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保持我们的文化年轻,让我们的国家繁荣昌盛。
人民日报(2019年2月11日05版)
热线:0931-7550315编辑热线:0931-8151739电子邮件:mrgstx@163
标题:[陇文化]人民日报人民时评:春节,让我们的文化青春不老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