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电视剧创作:回归好内容 关注真现实
本篇文章1814字,读完约5分钟
寒冬结束,回顾全年影视剧创作,可以发现今年国剧市场发生了很多变化,大制作大ip失败,题材写实的电视剧在数量和关注度上都有绝对优势,其中致敬剧成为市场主流。市场变化为影视创作者提供了新的视角。如何在现实题材的创作中创新,深刻呈现改革开放40年来的巨大社会变革,成为业界探索的新课题。
最近,湖南卫视热播的电视剧《那个城市的家庭》受到了广泛关注。12月10日,在北京举行的该剧专家评审会上,与会专家以如何更好地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历史发展为核心议题,探讨了现实主义影视剧的创作走向。
现实主义的主题可以从小到大看到
《那个城市的家庭》改编自唐山作家李彦的小说《平安口》,以遭受地震重创的唐城为背景,讲述了两个家庭三代人的悲欢离合。故事中,一个由七个姓氏组成的九口之家,在地震后相互扶持,在改革开放的40年里摆脱困境,重建家园。与会学者直言这部作品以唐山大地震后重建为主题,截取唐山大地震后40年的几件大事为背景,时间跨度长,涉及人物多。如何避免叙事的空和单薄的人物成为整部剧需要克服的首要问题。
对此,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刘淑欣认为,《那个城市的家庭》从重建家园的普通人开始,展示了他们相互扶持的过程。可以说是大题材小视角,为这部剧的纵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电视杂志高级编辑李月森认为,记录城市记忆是该剧的独特之处。通过一个家庭的故事,展示了一个城市如何走出灾难带来的情感创伤,通过对个体精神情感的描述,展示了城市内在的精神力量。李月森说。
该剧的原作者李燕是唐山大地震的目击者。她承认书中人物都是亲朋好友的再现,在唐山都能找到原型。其实大家在剧中走过的40年,是我们唐山人共同走过的路。值此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播出这样一部剧的意义在于,它以现实的主题展示了我们走过的路,见证了祖国的发展和今天的美好生活。李延说。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张艳说,剧中所有的人物都有过创伤和悲伤的经历。在应对城市重建和各个时期遇到的困难时,他们共同凝聚和构建了唐山同甘共苦、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这实际上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
注意细节真实
座谈会上,刘淑新谈到了长期以来鼓励现实主义影视剧创作的政策。许多影视公司制作了许多现实主义作品,但也有许多充满悬疑和空的伪现实主义戏剧,引起观众的反感。如何突破现实题材作品的刻板印象,一直是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那座城市里的家庭》植根于现实生活的真情实感和真实故事,为现实题材创作提供了生动的范例。刘淑馨说。
回顾该剧的创作经历,编剧陶陶表示,单是剧本就已经打磨了两年,不仅参考了各种电影、文学等资料,还在创作过程中多次造访唐山采访地震目击者。
为了描绘1976年唐山市民的普通生活,剧组在3000平方米的棚子里修建了四组老街、胡同和民居,修复了300多处室内外场景。经过108天的拍摄,时代的场景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还原。剧中冯兰芝的演员莎丽娜说,是环境、服装和形状创造了真实感,让演员能够迅速进入角色的内心,表达角色的情感。
一位观众看完剧后写下了这样的评论:说的是庄稼,说的是共同的话,说的是人间真情,说的是小人谋共同的事,说的是人生道理。对此,《广播电视评论》主编高琦认为,该剧剧本扎实,具有连接当下、抚慰人们同时回望历史的价值。
以优秀的内容引领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来,以大制作、ip、流量明星为最佳观影良药的创作模式逐渐淡出。业内人士意识到,为了赢得市场,仍然需要对影视剧的内容进行集约化培育。这一点也成为了出席本次调研评估会议的专家们的共识。回归高质量的内容是未来中国电视剧的创作逻辑。
随着包括《那个城市的家庭》在内的现实主义剧的流行,一些观众在网上吐槽:不是观众不喜欢看现实主义作品,也不是观众不欣赏,只要创作者做出好作品,大家都喜欢。
国家广电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冷静观望,回归中国电视剧的优良传统,即内容质量是关键,已经成为共识。观众对好剧的期待还是比较强烈的,说明市场还是存在的,有市场才有希望。电视剧人的重要任务就是拍好剧,满足观众的期待。
下一批没有大ip、没有流量的明星剧的走红,标志着中国电视剧正在从泛娱乐化、虚无主义的浮躁状态向忠于生活的现实主义创作转变发展。中国电视制作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鹏举说。
热线:0931-7550315编辑热线:0931-8151739电子邮件:mrgstx@163
标题:[陇文化]电视剧创作:回归好内容 关注真现实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