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掠影】摸清家底寻发展
本篇文章2309字,读完约6分钟
歌剧作为中国传统艺术之一,自诞生之日起,就吸引了无数的戏曲爱好者前来沉醉。现在有多少地方剧种活跃在城乡舞台上?我省的戏曲现状如何?省文化艺术研究院根据文化部的统一部署,会同市(州)、县(区)有关人员深入全省各地进行地方戏剧普查,顺利完成普查任务,基本摸清了我省地方戏剧的“家底”。
戏剧表演组
本次普查以戏曲(包括皮影戏、木偶戏)、各表演团体、教育机构、创作研究机构、制作机构为对象,重点调查各表演团体的表演、经费、剧目、人才等情况。主要分工作准备、信息收集和验收总结三个阶段实施和完成。
根据普查结果的初步统计,我省现存地方戏剧种13种,其中地方戏10种,包括秦腔、龙戏、曲子戏、民勤曲子戏、陇南皮影戏、灯戏、灵台灯盏头戏、高山戏、坂泰戏和“南哑巴”藏戏;有3部外国戏剧,分别是胡美、京剧和豫剧。与《中国戏曲甘肃卷》所列剧种相比,现存剧种有三种(普剧、越剧、评剧)。
我省的布袋戏也叫木偶戏和木骷髅等。演唱风格以梆子腔(秦腔)为主,部分木偶剧团还演唱胡美、地方小曲、皮影戏。目前在兰州、酒泉、陇南、平凉、庆阳、武威、张掖等地有一定数量的剧种。皮影戏广泛分布在兰州、白银、定西、酒泉、陇南、平凉、庆阳、天水、武威、张掖等地,尤其是庆阳市环县的道情皮影戏。据普查,环县皮影戏表演团体多达39个,是目前我省皮影戏表演团体最集中、最活跃的地区。省普查办经过综合论证,最终确定我省没有新剧种,这次地方戏普查没有列入《中国戏曲甘肃卷》。
共调查了704个地方戏曲表演团体(包括皮影戏和木偶戏),包括国营团体、企业对企业的重组团体、私营团体和民间阶级俱乐部。共发现地方戏曲表演团体569个,皮影戏、木偶戏表演团体135个。其中,有414个秦腔表演组、87个曲子戏表演组、70个眉子戏表演组、24个民勤曲子戏表演组、19个龙驹戏表演组、10个京剧表演组、6个豫剧表演组、5个“南哑巴”藏戏表演组、6个雷宇花灯戏表演组、2个武都高山戏表演组,上述剧种的表演组有双肩或多肩。有的团演1-3个甚至4个剧种,比如秦腔、胡美剧、甘肃剧或者陕西剧,有的团演甘肃剧、胡美剧、陕西剧。
通过普查,不仅基本摸清了全省各地区(包括皮影戏、木偶戏)、各表演团体、教育机构、创作研究机构、制作机构、各表演团体的表演、经费、剧目、人才、剧种、剧团的生存发展状况,而且以此为契机,建立了地方戏曲艺术的各种数据档案,为地方戏曲保护提供了更详细的数据和支持措施
背后的故事
普查期间,普查小组得到各地相关部门的支持,涌现出许多动人的人和事。比如在普查过程中,酒泉文光新局以第十一届文化遗产日为契机,将戏曲普查工作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示结合起来,对戏曲普查数据进行了记录和登记,积累了大量数据,提高了普查效率;景泰县70多岁的普查员孟贤进行了一次普查,帮助整合了22个戏曲表演团体,恢复和新编排了《张廉卖布》、《我妈吵架》等7部眉剧,并对景泰县的戏曲进行了抢救性调查。
目前,我省活跃在民间的表演团体主要是民间团体和民间班,没有固定的训练场地和表演剧场。大多是在各乡镇社会消防班的基础上成立的,一般在节日或淡季演出,自娱自乐,工作人员时不时分散,流动性很大。因为它贴近人民生活,表演简单随意,在人民群众中有很大的生命力,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正是这些地域民俗文化和特色文化的代表组织,难以做到“雅”,一度在丰富农村文艺舞台、活跃基层民众文化生活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民间团体的民间艺人是地方戏的追随者和传播者。20世纪80年代,通渭县马营镇刘国田皮影戏有限公司坐落在一个只有五个人的表演班里。十几年来,他们都是步行到各个县镇,用自己的弹匣、皮鼓、乐器唱皮影戏,走访了通渭、会宁、定西、陇西几十个乡镇。后来,刘国田还在家里卖了一头驴,更换了大部分道具。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班社的交通工具改成了摩托车,演出队伍扩大了,还吸收了两位女演员,改变了以前光是学生、丑、洁癖、桑丹,每年200多场演出七个多月的局面。近年来,刘国田创作了皮影戏《与杨凡的大战》、《保卫国家》等。,还写过《叛逆的儿子劝孝》《双爱》《风雨路上的影楼》等剧。在皮影制作方面,对传统皮影戏进行了大量的创新和改造,创造出了皮影戏演员可以张口眨眼的新造型,表演达到了生动的效果,使近千年来的皮影戏表演真正活了起来。
继承与发展
这次普查只是一次“找底”,这是一项基础工作。以后怎么办?我认为:
第一,要做好政策的解释和执行。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做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我省还出台了《关于加快甘肃省戏剧大省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甘肃省文化大省建设的若干政策规定》、《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戏剧传承发展加快戏剧大省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为我省戏剧的传承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
第二,要做好“家庭背景”的分析研究工作。据普查,目前活跃在民间的表演团体多为业余文艺团体,表演团体散、弱、小。甚至有些专业的剧团都在为生存而努力,无暇顾及人才的培养和新剧的创作。今后,各地要对本地区的普查结果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研究,出台鼓励和扶持政策,做好本地区地方戏的继承和发展工作。
第三,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戏曲。我省传统戏曲,尤其是仅存在于民间的戏曲,由于受到现代娱乐的冲击和落后保守的局限,正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衰落现象。很多优秀的地方戏都面临着后继无人、观众萎缩、演员年龄差距大的局面。所以目前最迫切的是对这些濒死剧种的抢救保护。同时,通过创作新剧、组织展览、把戏曲带入校园、专业培训、剧本创作和交流,可以开阔视野,提高创作水平,做好地方戏曲的继承、创新和发展。
标题:[陇文化]【掠影】摸清家底寻发展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